[实用新型]车辆蓄电池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39442.3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3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月芳;金玺 |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蓄电池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蓄电池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蓄电池和测试箱体,所述测试箱体内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和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所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待测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待测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通信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完成待测蓄电池寿命测试,减少需要的电网容量,且电能能够循环利用,节约电能,降低成本,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蓄电池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流行趋势,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为了保障安全以及用户需求,蓄电池需要以最大充放电电流,满充满放循环寿命需达到2000次以上,因此,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车辆蓄电池进行测试。
目前现有的车辆蓄电池测试系统,当进行充电测试时,通过向电网取电,需要变压器扩容、传输线缆扩容,并且因为车辆蓄电池的容量比较高(通常为上百千瓦),为了保持一致性,往往需要多个同时使用,这样高额的负载,给当地电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当进行放电测试时,通过负载(如大功率电器)消耗待测蓄电池的电能,造成电能浪费,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蓄电池测试系统,实现自动完成待测蓄电池寿命测试,减少需要的电网容量,且电能能够循环利用,节约电能,降低成本,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蓄电池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蓄电池和测试箱体,所述测试箱体内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和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所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待测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待测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通信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和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开启和关闭,使第一蓄电池能够为待测蓄电池供电和存储待测蓄电池的电能,实现自动完成待测蓄电池寿命测试,减少需要的电网容量,且电能能够循环利用,节约电能,降低成本,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电池为废旧蓄电池,实现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进一步节约能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接电源和交流-直流转换器,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和第三输出端口,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通过外接电源为第一蓄电池充电,使第一蓄电池可以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器,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包括第四输入端口和第四输出端口,所述第四输入端口与所述待测蓄电池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外接电源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通过直流-交流转换器可以使第一蓄电池内多余的电能转移至外接电源内,或者将待测蓄电池内的电能释放至外接电源内,避免浪费,便于下次使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三相电,所述外接电源为电网,所述外接电源通过所述三相电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和所述第四输出端口连接,便于为第一蓄电池提供电源,提高兼容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上位机,便于设置测试参数和观看充放电数据,提高兼容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测试箱体连接的冷却系统,避免过热,损坏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测试箱体内的风扇,避免测试箱体过热,造成损坏,进一步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9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片材成形用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共享电动滑板车的电池防盗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