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7480.5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西捷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18 | 分类号: | B23B47/18;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车辆 生产 工用 打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包括第五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螺栓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销,所述箱体在靠近第五固定板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抽屉在靠近抽风机的一侧设有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了出气管、抽风机、过滤网、抽屉、箱体、软管、集尘盒和橡胶软管的设计便于清理和收集,容易打扫不污染环境,保护了打孔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马车型汽车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现有的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虽然解决了打孔的精准性,但是打孔时的灰尘不便于清理和收集,难以打扫污染环境,危害打孔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提出一种改进型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车辆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包括第五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螺栓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销,所述第三固定销的另一端插入于第一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销的底部与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螺栓连接有转孔机本体,所述转孔机本体的转头插接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顶部粘接有橡胶软管,集尘盒的一侧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抽屉,所述箱体在靠近第五固定板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抽屉在靠近抽风机的一侧设有过滤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螺栓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所述螺纹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底部设有第二滑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的顶部螺栓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部焊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套接有第一杆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与套筒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杆体在远离套筒的一侧插入有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二杆体上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的顶部与第二齿条底部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左侧,所述抽风机的底部螺栓连接于箱体的右侧在第二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抽风机的左侧设有开关组,所述开关组分别与电机和抽风机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西捷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西捷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7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