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组电源装置的液冷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4175.0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丹;张鹏;崔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李砚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源 装置 散热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多组电源装置的液冷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板、导热板、导轨和锁紧条;液冷板上表面为水平面,液冷板内部设有流道和冷却液,用于传导液冷板中热量;导轨为长条状结构,导轨设置在液冷板上表面,各导轨之间相互平行且间距相同,用于固定导热板和锁紧条;导热板设置在相邻导轨之间,且与液冷板上表面相连,导热板与电源装置中发热部位热连接;锁紧条设置在导热板和导轨之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轨和锁紧条的相互作用力使导热板与液冷板紧密连接,从而通过液冷板中的冷却液流动将导热板中热量带走,并通过导热板与液冷板之间较大接触面积和良好的接触率,保障了导热板与液冷板直接的热传导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电源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组电源装置的液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服务器后仓的供电单元,通常需要有多组电源装置组件同时工作或者一用多备的情况,以保证其中一组出现故障,仍有电源可以保障服务器正常工作,可不停机更换维修。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源装置组件的供电功耗越来越大,以致发热量加大,采用风冷的散热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为保证元件在高功耗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的工作,从而采用液冷的模式散热。
液冷模式有接触式冷却和非接触式冷却两种方式。接触式冷却即冷却液与发热元件接触,包括浸没和喷淋等方式,这种散热模式对冷却液的要求极高且散热效率极好,用在电源装置组件的散热上属于资源浪费;非接触式冷却即元件不与冷却液接触,称为干式冷却,可采用“元件与冷板直接贴合”和“冷板通过导冷结构与元件贴合”两种方式带走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
冷板和元件直接贴合的模式,散热结构简单,热阻小,但限于服务器后仓对一个刀箱的工作单元只有一组进出液供给,且受刀箱空间限制,不能做多组散热单元并联的模式,所以不能实现不停机更换维修;
冷板通过导热结构散热的模式,可实现单块电源装置组件随时插拔,不影响其他电源装置组件的工作状态,另外若冷板构出现漏液的现象,不会导致元件短路致损坏。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非接触式导热结构仅靠导轨槽与模块导热板的接触散热,热量不能够快速的从发热元件中带出,并且,这其中一些发热元件距导热接触结构位置较远,且发热量较大,所以这类发热元件的散热问题往往制约了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冷板通过导热结构散热的模式,同时保障导热板与冷却结构间接触良好以降低热阻的方法来解决导热散热效率低问题的用于多组电源装置的液冷散热装置。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组电源装置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板、导热板、导轨和锁紧条;
所述液冷板上表面为水平面,所述液冷板内部设有流道和冷却液,用于传导所述液冷板中热量;
所述导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液冷板上表面,各所述导轨之间相互平行且间距相同,用于固定所述导热板和锁紧条;
所述导热板设置在相邻所述导轨之间,且与所述液冷板上表面相连,所述导热板与电源装置中发热部位热连接;
所述锁紧条设置在所述导热板和导轨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上表面能够依据需要散热的电源装置数量并排布置多个所述导热板和与所述导热板匹配的所述导轨和锁紧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L型导轨和T型导轨,所述L型导轨设置在所述液冷板上表面两端,所述T型导轨设置在两侧所述L型导轨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条是楔形锁紧机构,所述楔形锁紧机构安装方式采用上下方向锁紧。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上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导热板下表面除所述锁紧条压紧部分为曲面,且所述曲面厚度变化光滑过渡;所述导热板与所述锁紧条相接触的两端厚度小于所述导热板中心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4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