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3269.6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8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郝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瑞弗堡海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77 | 分类号: | A01K61/77;A01K61/00;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洪涛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26***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球 人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包括藤壶状礁体,环绕所述礁体的侧壁间隔设有至少两层湍流孔,相邻层湍流孔之间错开设置,所述礁体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种植基坑,所述礁体的表面粗糙化处理,所述礁体的顶部设置上流动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礁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湍流孔从而整体提高礁体在水中的抗水流、波浪冲击的能力,增强礁体的稳定性,在礁体的顶部设置上流动孔,可有效促进底层水体及悬浮物、微生物向表层水体的流动,在礁体周围形成饵料场,生物的聚集能力大大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也因此提高,在礁体的表面做粗糙化处理,增大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生物附着,提高了生物的蓄积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有的人工鱼礁结构太复杂,需要在工厂内生产,然后再运输到项目现场进行投放,造成成本太高;投放后在抗水流、波浪冲击的能力方面较弱,稳定性较低,实用性不高,需要重复进行投放;人工鱼礁生物表面面积较小,不利于生物的附着,造成生物的蓄积能力大大下降;不能有效的促进底层水体及悬浮物、微生物向表层水体的流动,无法在礁体周围形成饵料场,故生物的聚集大大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通过在礁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湍流孔从而整体提高礁体在水中的抗水流、波浪冲击的能力,增强礁体的稳定性,在礁体的顶部设置上流动孔,可有效促进底层水体及悬浮物、微生物向表层水体的流动,在礁体周围形成饵料场,生物的聚集能力大大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也因此提高,在礁体的表面做粗糙化处理,增大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生物附着,提高了生物的蓄积能力。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包括礁体,环绕所述礁体的侧壁间隔设有至少两层湍流孔,相邻层湍流孔之间错开设置,所述礁体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种植基坑,所述礁体的表面粗糙化处理,所述礁体的顶部设置上流动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礁体的底部设有与上流动孔同轴的下流动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礁体的高度为430-68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礁体底部的直径为680-88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礁体侧壁的厚度为40-6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上流动孔的直径为240-46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礁体生产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玻璃钢模具,对生产条件的要求比较低,非专业群体可采用本技术进行人工鱼礁的就地生产,实用性较高。
(2)、通过在礁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湍流孔从而整体提高礁体在水中的抗水流、波浪冲击的能力,增强礁体的稳定性。
(3)、在礁体的顶部设置上流动孔、底部设置下流动孔及侧壁上设有的湍流孔作用下,可有效促进底层水体及悬浮物、微生物向表层水体的流动,在礁体周围形成饵料场,从而吸引生物聚集,生物的聚集大大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也因此提高。
(4)、在礁体的表面做粗糙化处理,增大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吸附生物和沉积物的附着,提高了生物的蓄积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瑞弗堡海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瑞弗堡海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3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