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参比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0645.6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3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姜熙;吴海林;李航空;许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参比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参比电极,该锂电池参比电极包括金属丝导线和包覆在所述金属丝导线上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依次相连的敷料区包覆层和未敷料区包覆层;所述敷料区包覆层用于与所述锂电池的电芯连接,所述未敷料区包覆层位于所述锂电池的电芯外并且用于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其中所述敷料区包覆层包括涂覆于所述金属丝导线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涂覆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层;所述未敷料区包覆层包括涂覆于所述金属丝导线表面的绝缘涂层。该锂电池参比电极在实际测量中,采点精确,测量误差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加剧,新能源汽车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政府、车企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电能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动力源,优势在于降低排放。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电化学性能所受的因素众多,测试评估时往往受限,因此如何在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健康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池受到温度、充放电工步以及内部活性材料的影响,在经历一定循环工步之后,可能会出现容量衰减等现象,如果仅采用双电极体系,仅能对整个全电池的状态进行分析,不能细化到某一个核心“部件”,为了更好的分析电池内部正负极各自的影响,需引入第三电极,也就是参比电极,通过监测和分析正、负极相对第三电极的电位变化,便可以有效的分析出电池内部正、负极各自的工作状态。
现有参比电极多为锂箔。在测试过程中,使用锂箔做为参比电极,锂箔与电解液易发生反应,锂的不断消耗会导致电压不稳,采点误差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参比电极,以进一步精确采点、降低误差,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的评估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参比电极,以便更好更准确的表现动力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负电极相对参比电极的电压变化曲线,从而准确评估锂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负极各自对整体电池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参比电极,该锂电池参比电极包括金属丝导线和包覆在所述金属丝导线上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依次相连的敷料区包覆层和未敷料区包覆层;所述敷料区包覆层用于与所述锂电池的电芯连接,所述未敷料区包覆层位于所述锂电池的电芯外并且用于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其中所述敷料区包覆层包括涂覆于所述金属丝导线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涂覆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层;所述未敷料区包覆层包括涂覆于所述金属丝导线表面的绝缘涂层。
可选地,所述未敷料区的长度大于所述敷料区长度。
可选地,所述金属丝导线为铜丝导线或铝丝导线。
可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为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接剂的混合涂层。
可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为LiFePO4材料层、Li4Ti5O12材料层、LiMnO4和LiCoO2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导电剂为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接剂为聚偏氟乙烯、聚酰胺树脂、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聚偏氟乙烯材料层、聚丙烯材料层、聚酰胺树脂材料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层、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材料层、环氧树脂材料层、酚醛树脂材料层、聚甲醛材料层、聚碳酸酯材料层、聚碳酸酯/丙烯睛—丁二烯一苯乙烯树脂材料层、聚乙烯材料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层、不饱和聚酯材料层、聚苯醚/高强度聚苯乙烯材料层、聚苯乙烯材料层、聚氨酯材料层和聚氯乙烯材料层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聚偏氟乙烯材料层;所述聚偏氟乙烯材料层为聚偏氟乙烯材料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0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扣防脱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引导加料的电炖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