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机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0482.1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9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辜正江;许菁菁;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B66C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机 扇形 三节 吊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水平横向设置的吊梁,吊梁的下端与至少三根长度相同的绳索的一端连接,每个绳索的另一端均连接有用于吸附在扇形段三节辊的辊子表面且起重能力满足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要求的永磁起重器。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装置在吊装过程中能够保证三节辊子的受力相同,三节辊吊起后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三节辊轴承座及密封位置不受力。同时解决在拆卸三节辊时钢丝绳或吊装带等索具捆扎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装置,属于连铸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连铸机扇形段普遍采用的都是三节辊形式比较多,而且多采用轴承座底部进水的方式对三节辊进行冷却。常用的吊装方式使用钢丝绳或吊装带进行吊装作业,使用钢丝绳或吊装带吊装作业时,由于连铸机扇形段辊与辊之间间隙较小,钢丝绳捆扎困难。由于使用钢丝绳或吊装带进行吊装,由于吊装位置及每根绳索长度不同的影响,三节辊在吊装过程中基本都是弯曲状态,这是因为三节辊直接连接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轴承座与辊子之间有间隙。如果在吊装过程中三节辊弯曲过大,容易造成密封圈偏移,在扇形段辊子试压或者在连铸机生产过程中出现漏水的情况,这样对整个连铸机的浇钢生产及板坯质量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吊装过程中三节辊弯曲过大以及钢丝绳或吊装带捆扎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水平横向设置的吊梁,吊梁的下端与至少三根长度相同的绳索的一端连接,每个绳索的另一端均连接有用于吸附在扇形段三节辊的辊子表面且起重能力满足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要求的永磁起重器。
优选地,所述的吊梁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使得吊梁水平悬吊的吊耳。
优选地,所有所述的绳索均布在吊梁上,使得扇形段三节辊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有所述的绳索均为向下竖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绳索为吊链。
优选地,所述的吊链为G80吊装链。
优选地,所述的吊梁由两个槽钢对拼形成方管焊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吊梁的下端固定有多个小吊耳,小吊耳的数量与绳索的数量相同,每个小吊耳与一根绳索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装置在吊装过程中能够保证三节辊子的受力相同,三节辊吊起后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三节辊轴承座及密封位置不受力。同时解决在拆卸三节辊时钢丝绳或吊装带等索具捆扎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装置安全可靠、提高了安装质量、提升了吊装速度,降低了由于吊装造成的设备碎坏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三节辊吊装装置,如图1、图2所示,其由吊耳1、吊梁2、吊链3及永磁起重器4组成。采用一根水平横梁(即吊梁2)作为吊装受力,在吊梁2的下端均布有三根长度相同的吊链3,每根吊链3的端部上安装一台永磁起重器4,用于吸附在扇形段三节辊5的辊子表面。采用3根吊链3均匀受力,保证扇形段三节辊5受力在一条直线上。吊梁2上端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一个吊耳1,使得吊梁2能水平悬吊。所有吊链3均为向下竖直设置。扇形段三节辊5的两端以及相邻两个辊子之间均设有三节辊轴承座6。
本实施例中,吊耳1的数量为一个,吊耳1采用16mm钢板制作,焊接在吊梁2中心位置。吊梁2采用12#槽钢两个对拼,形成方管焊接而成,吊梁2全长3米。在吊梁2下方使用8mm钢板焊接三个小吊耳,小吊耳的数量与绳索的数量相同,每个小吊耳与一根吊链3的一端连接。为了确保扇形段三节辊5受力均匀,采用G80吊装链,其长度为1米。永磁起重器4选用PML-1000的三台,单台拉脱力为1000KFG,起重能力满足扇形段三节辊5的吊装要求。使用永磁起重器4不需要对扇形段三节辊5上的单个辊子进行捆扎,可直接吸附在辊子表面,在辊子与辊子之间的间隙较小时,使用十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0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恒温培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