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7207.4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民;刘杰;谢斌;杨冬;吴开智;刘彦杉;杨江陵;吴晓斐;关东;王晴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混悬剂 新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单剂量包装袋和定制给药器,单剂量包装袋的上半段为倒漏斗形状,定制给药器的筒体采用的是两段式组合,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推杆,上筒体与下筒体采用螺纹固定连接。目前市面上的给药方式是瓶装给药,携带不方便,不能够保障混悬和给药过程中清洁有效,该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很好地解决在出行时避免带大量的药物,可以根据服用的天数带够给药量,携带更加方便,而且能够随时用随时冲服,不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干混悬剂既有固体制剂的特点,方便携带、运输方便、稳定性好等,又有液体制剂的优势,方便服用、适合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目前干混悬剂普遍采用的包装方式为瓶装,该包装方式不方便随身携带,同时瓶装的混悬剂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干混悬剂倒入瓶中摇匀后使用,使用期限一般是14天,超过该期限则不能够继续使用,瓶装的混悬液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取用不方便,容易造成污染,同时无法保持瓶中的混悬剂不被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儿童可接受度高的干混悬剂新型给药方式,同时在配制和给药过程中能够避免浪费和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包括单剂量包装袋和给药器,所述的单剂量包装袋的上半段为倒漏斗形状,所述倒漏斗形状包括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所述单剂量包装袋的封口处与所述倒漏斗形状的第一上端口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给药器的筒体采用的是两段式组合,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推杆,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采用螺纹固定连接,所述上筒体包括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下筒体包括第三上端口、第三下端口和接口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筒体的第二下端口内侧分布有螺纹,所述下筒体的第三上端口外侧分布有与上筒体的第二下端口内侧螺纹相契合的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给药器的下筒体左侧下端处装有可活动的堵头,所述堵头的形状为勺子形,所述堵头中靠近可活动一侧安装有一个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筒体横截面呈平行状态时,所述堵头中的凸起与下筒体的接口处相连接,所述堵头中的凸起刚好堵塞下筒体的接口处,防止筒体中的液体从下筒体的接口处漏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或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筒体横截面呈非平行状态时,所述堵头与下筒体的中心线呈现的角度为120~150度。
进一步地,所述倒漏斗形状的第一上端口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筒体的第三上端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倒漏斗形状的第一下端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下筒体的第三上端口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给药器为注射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在给药量很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给药,包装袋上设置倒漏斗形状出口适配给药器,能避免将药粉从单剂量包装袋倒出时洒出,给药器的下端安装有勺子形的堵头可以帮助儿童更好的给药,儿童可接受度高,袋装包装方式解决了在出行的时候避免带大量的药物,可以根据服用的天数带够给药量,携带更加方便,而且能够随时用随时冲服,不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中的给药器下筒体示意图;
图3一种干混悬剂新型给药装置中的给药器上筒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7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沙发
- 下一篇:一种矿用喷雾降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