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7128.3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2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贾宇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宇凡 |
主分类号: | H02K3/02 | 分类号: | H02K3/02;H02K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电机 绕组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包括铁芯、底座、绕组,所述绕组包括用于代替导线的三个金属管,每个所述金属管均盘绕设置,每个所述金属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本方案提出的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把传统电机绕组的实心导线替换为金属管,让金属管作为绕组的导线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冷却液的管道,让冷却液直接与作为热量源头的金属管接触,增加了散热效率,简化了电机的结构,在一些高强度应用中,可以使用液氦、液氮等超低温制冷液来实现超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永磁无刷电机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率高,结构简单的优点。然而,随着人们对永磁无刷电机更小体积和更大功率的追求,导致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出,导致永磁电机工作温度过高,导致磁铁消磁和效率降低等问题。现有的永磁电机多为风冷,通过在转子上安装风扇叶片来产生空气循环带走热量,但由于空气热传导效率较低,很容易造成大功率永磁电机里的热量难以散发。还有的高性能永磁电机采用液体冷却,让冷却液通过电机内部的冷却管道带走热量,但这种设计会增加永磁无刷电机重量和加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包括铁芯、底座、绕组,所述绕组包括用于代替导线的三个金属管,每个所述金属管均盘绕设置,每个所述金属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金属管的一端均共同安装有三通管。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金属管的一端均共同安装有四通管。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金属管分别盘绕在铁芯上呈相间对称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提出的永磁无刷电机绕组冷却结构,把传统电机绕组的实心导线替换为金属管,让金属管作为绕组的导线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冷却液的管道,让冷却液直接与作为热量源头的金属管接触,增加了散热效率,简化了电机的结构,在一些高强度应用中,可以使用液氦、液氮等超低温制冷液来实现超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三头式星型绕法电机内部冷却管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四头式星型绕法电机内部冷却管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六头式三角形绕法电机内部冷却管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四头式星型绕法电机定子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四头式星型绕法电机绕组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三头式星型绕法电机冷却管道、2四头式星型绕法电机冷却管道、3六头式三角形绕法电机冷却管道、4四头式星型绕法电机定子、11接头A、12接头B、13接头C、14三通管、15金属管、21接头D、22接头E、23接头F、24四通管、25接头G、31接头H、32接头J、33接头K、34接头L、35接头M、36接头N、41铁芯、42底座、43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宇凡,未经贾宇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7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调节固定机构的燃料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好的碳刷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