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助测温系统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6879.3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8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勋;李广宇;李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鸟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G06K9/00;G06T7/70;G01J5/0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荣丽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助 测温 系统 及其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助测温系统及其装置,系统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用于测量正前方近距离的温度;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引导信息和测温结果信息;摄像头:用于拍摄使用者;刷卡模块:用于识别身份证件;二维码扫码模块:用于扫描健康码和/或通行码;网络通信模块:通过蜂窝网络无线网传输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红外测温传感器测温、控制摄像头拍摄、控制刷卡模块读取IC卡信息并与数据库比对、控制显示测温结果。本实用新型成本低,采用了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红外测温传感器,避免使用昂贵的热成像摄像头;使用者可以自助测量,由于保证了使用者额头中心正对传感器且距离近,可以保证自助测量的结果准确;可引导使用者对准红外测温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助测温系统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测温仪大大激增。目前,各种非接触式检测体温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四类: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固定式红外测温仪、有摄像头模块的红外测温仪。
上述现有技术的测温设施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原理与摄像机类似,普通摄像机主要拍摄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图像,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则采用专用的红外热成像摄像头拍摄红外线波长范围的图像,并通过红外热成像图上待检测人的皮肤的红外辐射量判断温度,不能精确判断某个部位的温度,一般取热成像图人像中温度最高的点当做体温。
技术缺点:红外热成像摄像头成本高,一台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市场价格一般在数千至数万元;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拍摄范围大、距离远,在较远处用热成像图判断体温,由于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受到环境的干扰,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将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用于公共场合行人的自助测温,行人可能用衣物遮蔽身体影响检测,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2、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测量单点的红外辐射量并计算温度,测量角度小、距离短,一般要求测量时垂直对准待测量人员的额头中心或手腕内侧、距离不超过10cm。由于测量角度小、距离短、指定部位,测量受到环境红外线干扰较小,所以比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更准确。且手持式红外测温仪里面的红外测温传感器成本低,因此本方案目前是公共场合大量筛查人群体温最常用的产品。
技术缺点:不方便自己为自己测体温,因为测试者无法看清是否对准自己的额头;需要手持操作测温,在机场、车站、社区、写字楼等公共场合进行体温筛查时需要专门工作人员手持测温仪逐个测量,检测效率低、增加相关单位的工作量。
3、固定式红外测温仪,即将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固定在接近人体身高的支架上,使用方式改为待测人员自己靠近测量。
技术缺点:红外测温仪只有对准额头、距离足够近才能保证测量准确性,待测量人员自助测量时,难以保证自己位置和姿势合适、影响检测准确性;多个使用者的自助测量数据无法实时同步统计;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持仪器,但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监督测量过程、查看测量结果,才能够完成体温筛查。
4、有摄像头模块的红外测温仪,在固定式红外测温仪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像头,摄像头和红外测温传感器朝向相同,拍摄待检测人员。摄像头又分为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仅拍照保存供工作人员查看,另一种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人脸的位置,只有当待测人员的额头对准镜头时才进行测温。这种技术方案比起技术方案三,解决了使用者自助测体温时对不准红外测温传感器、影响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缺点:在姿势不合适尚未对准时不做检测,检测者需要反复调整姿势尝试检测,检测效率低;多个使用者的测量数据无法实时同步统计;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持仪器,但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监督测量过程、查看测量结果,才能够完成体温筛查。
5、专利号CN107361748A公开了一种测温设备,主要目的是在技术方案二三四的基础上提高有效检测距离、提高测量准确度。改进的方式包括在红外测温传感器前方增加菲涅尔透镜将准确检测的位置点向前移、用摄像头图像识别判断人体的位置和距离、不测体温时测量环境温度做参照物等等,具体见专利实施例和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鸟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鸟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6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结构及安防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变频电源散热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