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6457.6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6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04;A61B17/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业芳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窥镜 器械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窥镜活检帽在使用过程中孔隙松弛,体内液体沿着内窥镜溢流污染人员设备以及操作环境的技术问题。该引流装置包括杯体和防倒流隔断,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口,且杯体通过引流口与内窥镜活检孔道入口连接。防倒流隔断位于杯体内,并且防倒流隔断位于引流口下方,防倒流隔断与杯体内壁连接,以在杯体底部形成容纳反流物的容纳腔。进一步,防倒流隔断上设置有入液口,以使人体内反流物通过入液口进入容纳腔内。溢流的反流物通过杯体下方的容纳腔收纳,避免反流物污染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操作环境内的设备。杯体内设置防倒流隔断,避免容纳腔内的反流物倒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用内窥镜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目前内窥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活检孔道入口处配置安装的活检帽为软橡胶材质,在检查治疗过程因治疗需要多频率的经活检帽处穿插活检钳、导管、套扎器等内镜附件反复进入器械,容易导致活检孔道入口松弛。虽然活检孔道入口允许直径范围内不影响其功能的使用,但是由于活检孔道入口松弛使得胃肠内容物或者胆汁容易顺着内窥镜的活检孔道入口反流出来,进而造成医务人员、患者、设备、周边环境的污染,引起清洁卫生等一系列问题,甚至造成交叉感染。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内窥镜进行疾病治疗时通过更换活检帽方式以保证活检孔道入口的密封性。由于活检帽的价格昂贵,故在治疗过程中跟换活检帽不仅增加了内窥镜进行疾病治疗成本的增加,还增加了更换活检帽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窥镜活检帽在使用过程中孔隙松弛,体内液体沿着内窥镜溢流污染人员设备以及操作环境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够达到诸多有益技术效果,具体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包括杯体和防倒流隔断,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口,且杯体通过引流口与内窥镜活检孔道入口连接。防倒流隔断位于杯体内,并且防倒流隔断位于引流口下方,防倒流隔断与杯体内壁连接,以在杯体底部形成容纳反流物的容纳腔。进一步,防倒流隔断上设置有入液口,以使人体内反流物通过入液口进入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防倒流隔断向靠近杯体底部的一端凹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入液口和引流口均为十字形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的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还包括杯盖,杯盖与杯体连接,且杯盖上设置有器械操作孔,以使操作器械从器械操作孔穿过引流口进入内窥镜活检孔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的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还包括导丝锁孔,导丝锁孔与内窥镜作业时导丝锁相适配,以使导丝锁能穿过导丝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的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与杯体连接,且杯体通过固定带固定在内窥镜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带与杯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带的一端与杯体连接,固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粘接段,或者是,固定带的中部与杯体连接,固定带的两端设置有粘接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用于内窥镜器械口的引流装置还包括系口绳,系口绳位于防倒流隔断上方,且系口绳环绕杯体一周且与杯体连接,以通过系口绳将杯体远离容纳腔的一端收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杯体远离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系绳孔,系绳孔沿杯体端面边缘设置,且系口绳穿过系绳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64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