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近建筑物软土地质拱形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26452.3 | 申请日: | 2020-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2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新;荀保逢;袁斌峰;赵丽苏;左小莉;李倩;梁建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临汾市政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14 | 分类号: | E02D5/14;E02D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1000 山西省临汾***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临近 建筑物 土地 拱形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近建筑物软土地质拱形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多个相互邻接的柱状桩体,多个相互邻接的柱状桩体包括多个相互邻接的第一柱状桩体,多个相互邻接的第一柱状桩体的中心连线形成为曲线,且曲线的中部向建筑物方向凸出,在形成曲线的第一柱状桩体中,位于两端的第一柱状桩体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位于两端之间的第一柱状桩体内未设置加强结构。利用第一柱状桩体形成的拱形结构能够提高承压效果,如此,在形成所述曲线的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中,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即可,而无需在位于两端之间的第一柱状桩体内设置加强结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临近建筑物软土地质拱形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需要,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项目不断增加,原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道路两侧建筑物结构参差不齐,且基坑开挖不可避免的在既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工作面狭窄,沟槽支护大多采用排桩支护,排桩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混凝土桩等,但这些桩抗压性能好,抗弯性能较差,不能独立承受侧向土压力,需配合在桩体中插入型钢、钢筋笼等形成复合桩,施工效率低、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施工效率低、费用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近建筑物软土地质拱形支护结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临近建筑物软土地质拱形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相互邻接的柱状桩体,在与所述柱状桩体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多个相互邻接的柱状桩体包括多个相互邻接的第一柱状桩体,所述多个相互邻接的第一柱状桩体的中心连线形成为曲线,且所述曲线的中部向所述建筑物方向凸出,在形成所述曲线的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中,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位于两端之间的第一柱状桩体内未设置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第一H型钢,在与所述柱状桩体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一H型钢呈H型,H型的中间连接梁经过其所在第一柱状桩体的中心且与所述曲线相切。
优选地,所述多个相互邻接的柱状桩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相互邻接的第一柱状桩体的两端的第二柱状桩体,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柱状桩体,两个所述第二柱状桩体均与靠近其设置的第一柱状桩体相接,且所述第二柱状桩体中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为第二H型钢,在与所述柱状桩体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二H型钢呈H型,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二柱状桩体内的第二H型钢的中间连接梁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H型钢的尺寸规格大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尺寸规格。
优选地,在与所述柱状桩体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二柱状桩体相切,且所述曲线经过相切的切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H型钢的部分结构位于与其所在第一柱状桩体相邻的两个第二柱状桩体中。
优选地,所述柱状桩体呈圆柱形。
优选地,在与所述柱状桩体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相邻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交叠部分的面积为第一柱状桩体面积的1/8至1/5。
优选地,所述曲线为圆弧线,所述圆弧线的圆心角为80°至8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近建筑物软土地质拱形支护结构中,多个相互邻接的第一柱状桩体的中心连线形成为曲线,且所述曲线的中部向所述建筑物方向凸出,利用第一柱状桩体形成的拱形结构能够提高承压效果,如此,在形成所述曲线的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中,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柱状桩体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即可,而无需在位于两端之间的第一柱状桩体内设置加强结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临汾市政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临汾市政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64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