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堆叠斜顶的积木榫接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9959.6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7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雅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雅涵 |
主分类号: | A63H33/08 | 分类号: | A63H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聚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0 | 代理人: | 讷志清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堆叠 积木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玩具,提供了一种用于堆叠斜顶的积木榫接单元,包括一顶尖块和设置在顶尖块两侧的若干第一斜块及若干第二斜块,所述顶尖块两侧各向上凸伸出一个挡块,所述挡块与各上斜面)末端之间形成一个榫槽;藉由该顶尖块可以分别在两侧的上斜面分别榫接若干个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而形成斜顶。而该斜顶可以提供用户在搭建、堆栈仿建筑的积木过程当中,提供创造各种仿建筑物,如仿庙宇、欧式建筑物、尖塔等积木中。同时将我国传统工艺的榫接概念与构造,藉由积木游戏中组装与完成,将我国传统榫接观念再为精进,并且作为孩童,在积木的游戏过程中,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工艺精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玩具,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堆叠斜顶的积木榫接单元。
背景技术
在我国传统技艺中,将两个不同对象,利用本身的形状设计形成“榫接”而达到结合,此种不使用钉件或胶着剂即能将两个对象在二维空间,配合其他工法的运用及能达成三维结合的工法型态,尤其广泛使用于橱柜桌椅等家具与亭台楼阁,乃至于庙宇等建筑物,也成为我国古代工艺中流传的珍贵文化。
另外,现代积木中许多对象结合,无论塑料制品或是木头制品,为便于使用者快速堆砌迭合,大多采取工榫与母槽之线性(一维)结合,即利用一对象上的凸柱与另一个对象上相对应之凹槽相互契合,藉由插入后形成结合,此种简易结合之稳固性,主要藉由凸柱或凹槽间的相对摩擦与阻窒来防止脱落。
虽然前述积木堆栈过程中有许多也采用前述我国传统工艺的榫接以及拼图概念的榫接来完成,但对于斜顶对象(例如尖塔的塔顶、屋顶、滑坡等)的组装与完成,仍然较不容易以快速榫接完成。而由于斜顶对象在积木的创意发挥中居于想象力与创作力发挥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斜顶对象上,以我国传统榫接观念再为精进,并且作为孩童,在积木的游戏过程中,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工艺精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堆叠斜顶的积木榫接单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堆叠斜顶的积木榫接单元,包括:一顶尖块和设置在顶尖块两侧的若干第一斜块及若干第二斜块;
所述顶尖块两侧各向上凸伸出一个挡块,所述挡块与各上斜面)末端之间形成一个榫槽;
若干第一斜块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咬合凸榫和一个第一受咬凹槽,第一咬合凸榫外缘形状用于嵌入于第一受咬凹槽内缘中,若干第一斜块依次拼接形成一个连续连接的斜面;
若干第二斜块上均设有一个第二咬合凸榫和一个第二受咬凹槽,第二咬合凸榫外缘形状用于嵌入于第二受咬凹槽内缘中,若干第二斜块依次拼接形成一个连续连接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尖块为一块整体结构,顶尖块的上缘两侧形成由顶部分别倾斜向下的上斜面,顶尖块的下缘两侧形成由顶部分别倾斜向下的下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尖块的两个下斜面的夹角范围在30°-17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尖块一侧的若干第一斜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斜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两侧均形成有一个第一咬合凸榫和一个第一受咬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尖块另一侧的若干第二斜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斜块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两侧均形成有一个第二咬合凸榫和一个第二受咬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一顶尖块和设置在顶尖块两侧的若干第一斜块及若干第二斜块组成的积木榫接单元,置放于两个合并的三角形块上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雅涵,未经杨雅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9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用高效率除尘喷雾机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式充电桩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