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凳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16129.8 | 申请日: | 2020-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兴达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4/30 | 分类号: | A47C4/30;A47C5/1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6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 ||
一种折叠凳,包括凳面和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凳面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可折叠对合起来、构成收纳袋的结构,支撑腿为交叉连接的左右二组,二组支撑腿的上端分别与凳面的下端左右两侧连接支撑,支撑腿是由上、中、下三段组合而成的框状结构,在支撑腿的内孔中穿设有弹力绳,使支撑腿的上、中、下三段可分离并旋转折叠收纳在由凳面折叠而成的收纳袋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使用方便,且成本也较低,不仅折叠收纳后体积大大缩小,便于随身携带,而且非常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叠凳。
背景技术
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凳子的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了方形,还出现了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等,形式各样。为了携带方便、节约空间,目前也出现了不少可折叠的凳子,现有的折叠凳大都采用可折叠的凳面,折叠时,将凳面对折折叠,凳脚交叉折叠,使得体积大为缩小,但是折叠后长度没有缩小,尤其是出门旅游携带的话,这种折叠凳还是不够方便。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920642840.6的中国专利《一种便捷式折叠凳》,包括支腿,所述支腿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连接处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第一支腿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以及底端设置有防滑机构。这种折叠凳稳定性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但是折叠效果与现有的折叠凳类似,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便于携带收纳的折叠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凳,包括凳面和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凳面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可折叠对合起来、构成收纳袋的结构,支撑腿为交叉连接的左右二组,二组支撑腿的上端分别与凳面的下端左右两侧连接支撑,支撑腿是由上、中、下三段组合而成的框状结构,在支撑腿的内孔中穿设有弹力绳,使支撑腿的上、中、下三段可分离并旋转折叠收纳在由凳面折叠而成的收纳袋中。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腿是由金属管制成,其中上段和下段均为U形,中段为二根直管,上段、下段的两端分别成型为与二根中段的上端、下端配合插接的缩径段,上、中、下三段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矩形框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的二根中段的中部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两支撑腿呈X形交叉,其中一支撑腿的中段设置在另一支撑腿的中段外,通过连接销可转动连接。
再改进,所述凳面为方形或矩形,凳面的下端面四周设有下沿,下沿上安装有拉链或者搭扣。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设置在凳面的下端面、位于下沿的内侧,在凳面的下端面、靠近下沿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支撑腿的连接带。
优选,所述连接带为柔性材料做成,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凳面的下端,另一端绕过支撑腿的上段与凳面固定。
最后,每个所述支撑腿有两条弹力绳,端头依靠连接销来定位固定,弹力绳走的路径是两个相对的U形,布置在支撑腿的上、中、下三段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帆布、化纤布等柔性材料作为凳面,不仅结实牢固、且轻便,同时凳面的下沿设置拉链或者搭扣,这样折叠后作为收纳袋,用拉链拉住或者搭扣连接成为包袋,便于携带使用;支撑腿采用管件制成,并由上、中、下三段插接而成,连接脱卸非常方便,支撑腿的内孔中穿设一弹力绳,使得支撑腿插接后不会轻易脱开;需要收纳时,将上、中、下三段脱开并旋转折叠后放入凳面折叠的收纳袋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使用方便,且成本也较低,不仅折叠收纳后体积大大缩小,便于随身携带,而且非常美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兴达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海兴达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6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轴式磨米带托板装置
- 下一篇:倍捻纱线的二次生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