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3423.3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5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7/06;B28C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搅拌 装置 | ||
一种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包括壳体、导料板、过滤板、搅拌组件、第一下料组件和第二下料组件;壳体的上端设置进料口,底端设置出料管;导料板位于进料口上;过滤板设置在导料板的出料端;搅拌组件设置在导料板和过滤板的下方;第一下料组件设置在搅拌组件的下端;第二下料组件设置在出料管上。本实用新型设置搅拌组件对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刮板刮去内壁上附着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混合均匀、充分,也避免混凝土在壳体内壁上结块,造成设备受损;设置第一下料组件和第二下料组件配合,加快下料的速度,且下料干净,残留量少,避免混凝土的浪费,通过控制圆形挡片的旋转角度,实现下料量、下料速度的可控,避免一次性下料过多,造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加工工艺中,通常混凝土通过搅拌机搅拌好后,再通过拢料斗拢料,最后从拢料斗的出料口流进搅拌车的进料口,最后通过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加工现场。现有的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下料时混凝土往往混合不够充分,有结块,且下料速度不可控,下料有残余,容易造成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安装、拆卸方便的过滤板快速分离出混凝土中的结块和大体积杂质,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品质;设置搅拌组件对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刮板刮去壳体内壁上的附着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混合均匀、充分,也避免混凝土在壳体内壁上结块,造成设备受损;设置第一下料组件和第二下料组件配合,加快下料的速度,且下料干净,残留量少,避免混凝土的浪费,同时通过控制圆形挡片的旋转角度,实现下料量、下料速度的可控,避免一次性下料过多,造成浪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楼的下料装置,包括壳体、导料板、过滤板、搅拌组件、第一下料组件和第二下料组件;壳体的上端设置进料口,底端设置出料管;导料板位于进料口上;过滤板设置在导料板的出料端;搅拌组件设置在导料板和过滤板的下方;第一下料组件设置在搅拌组件的下端;第二下料组件设置在出料管上;搅拌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转轴、搅拌螺旋片、连接杆和刮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传动的转轴转动在壳体内部;搅拌螺旋片盘绕在转轴上;连接杆水平设置,且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连接刮板;刮板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第一下料组件包括驱动气缸、移动杆和弹性螺旋片;驱动气缸设置在转轴的底端;移动杆连接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弹性螺旋片盘绕在移动杆上,且上端连接驱动气缸的缸体,下端连接移动杆的底端;第二下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块和圆形挡片;出料管内壁上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密封环,出料管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两组密封环之间;通过第二驱动电机传动的连接块转动设置在连接块开口位置;圆形挡片的半径位于出料管和密封环之间,且与连接块连接;非工作状态下,圆形挡片位于两组密封环之间,且与其密封接触。
优选的,导料板为倒置的V型结构。
优选的,导料板上设置有振动器。
优选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块。
优选的,过滤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丝连接安装块,另一端通过第二螺丝连接导料板。
优选的,搅拌螺旋片上设置有漏料孔。
优选的,驱动气缸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罩。
优选的,保护罩连接在转轴上。
优选的,圆形挡片与密封环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3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水式刮吸泥车组
- 下一篇:极片涂布尺寸的检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