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肺通气时的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0962.1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9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才;嵇富海;彭科;巫绍汝;孟晓文;宋绍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任晓婷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气 简易 持续 正压 装置 | ||
一种单肺通气时的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其一端与中心供氧装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患者非通气侧的气管导管相连接,包括氧气输入组件、氧气输出管、压力调整组件、连接件,氧气输入组件的一端与中心供氧装置相连通,氧气输出管的一端与压力调整组件相连通,氧气输入组件的另一端和氧气输出管的另一端均穿过连接件,且通过连接件与患者非通气侧的气管导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稳定的CPAP压力,有利于氧的弥散,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改善术中低氧血症。该装置制造简单,技术门槛低;制造成本低,不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使用简单方便,便于推广;不存在脱落或者置入过深的风险,安全有保障;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提升服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单肺通气时的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胸外科手术呈逐年增多趋势。并且由于胸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结局均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普及,胸腔镜手术逐渐超越传统的开胸手术成为胸外科手术方式的主流。由于肺隔离技术和单肺通气(OneLungVentilation,OLV)的需求,使双腔支气管导管成为胸外科手术的常规术中通气方式。但是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较困难、手术操作、气道分泌物增加以及单肺通气本身的非生理性等原因,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成为困扰麻醉医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常开始于单肺通气后10-15分钟左右,一旦出现低氧血症应积极治疗,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吸入气氧浓度、查找低氧血症原因(排除导管位置不当、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检查通气/血流比例是够合适(体位和全麻的影响、开胸的影响、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被减弱),甚至需要放弃单肺通气改为双肺高频通气。其中临床麻醉过程中最常用的是调整通气模式,如非通气侧采用CPAP(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Pressure)或非通气侧采用CPAP联合通气侧PEEP(3-6cm高度水柱)。通气侧PEEP可在麻醉机上设置,而非通气侧CPAP无法通过麻醉机实现,临床麻醉过程中常用鼻氧管置入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以低流量吹入氧气。这种操作常能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改善低氧血症,但是存在不规范、容易脱落、存在置入过深或者堵塞等可能。
对非通气侧肺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减少单肺通气时发生低氧血症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在大多数医院缺乏CPAP装置,现有技术中,一些医院的CPAP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会额外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不便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制作简单的单肺通气时的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肺通气时的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其一端与中心供氧装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患者非通气侧的气管导管相连接,包括氧气输入组件、氧气输出管、压力调整组件、连接件,所述氧气输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中心供氧装置相连通,所述氧气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压力调整组件相连通,所述氧气输入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氧气输出管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件,且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患者非通气侧的气管导管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氧气输入组件包括气源接头、输氧管,所述气源接头一端与所述输氧管相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中心供氧装置相连通,所述输氧管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件。
具体的,所述压力调整组件包括压力控制管、压力控制连接管,所述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在使用时,所述压力控制管内需要注入水,所述压力控制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氧气输出管相连通、另一端伸入水中。
优选地,所述压力控制管还包括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压力控制管侧壁上的刻度线,所述压力控制连接管插入水的一端距离液面的高度为n cm,则所述简易持续气道正压装置产生n cm高度水柱的持续气道正压压力,n为独立地选自3-8中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0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