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9334.1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5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传亮;张家雄;王运娟;邹文焘;孙靖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鼓膜 切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包括外套管与内推筒,外套管可拆卸分为上管体与下管体;一L型支撑杆的短边固定在上管体远端内壁,长边平行于上管体的径向方向并与上管体远端截面保持齐平;一底座与支撑杆长边的远端表面滑动连接,底座远离上管体的一端沿上管体的轴向方向设有一扩张刀。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可与穿刺针组合成一体,使用效率高;采用可拆卸式结构,方便更换硅胶管,可重复使用;采用注射器橡胶塞的结构可将硅胶管沿直线推入患者鼓室中,容错率高,避免出现硅胶管翻转的现象;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普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鼓膜置管术用于治疗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鼓室积液)。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长期负压,而致鼓室积液,初期为渗出液,随着病程延长,鼓室粘膜分泌亢进,积液呈粘性不易排除,如果长期不治疗,积液逐渐病变呈胶冻状,导致鼓室粘连,听力下降。
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或其他原因引发的鼓室积液等患者要进行鼓膜置管手术以便使鼓膜内、外联通,以实现除液、通气的目的,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现阶段,用于治疗中耳道积液的鼓膜置管术所需的仪器较为繁琐,且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限制了鼓膜置管术实施的普适性。
因此,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包括外套管与内推筒,所述外套管可拆卸分为上管体与下管体;一L型支撑杆的短边固定在所述上管体远端内壁,长边平行于所述上管体的径向方向并与所述上管体远端截面保持齐平;一底座与所述支撑杆长边的远端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上管体的一端沿所述上管体的轴向方向设有一扩张刀;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凹槽,一软钢丝固定在所述凹槽远离所述上管体的一端的壁面,沿所述凹槽延伸出所述底座后,穿过所述上管体远端的固定孔,最后螺旋缠绕在所述外套管的近端的固定柱上;所述外套管内部设有硅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与所述内推筒中部均设有一可容穿刺针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扩张刀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软钢丝为具有韧性的记忆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上管体材质为聚碳酸酯(PC)或聚碳酸酯(PC),其长度为4-5cm。
进一步地,所述下管体材质为聚碳酸酯(PC)或聚碳酸酯(PC),其长度为3-4cm。
进一步地,所述扩张刀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管体与所述下管体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可与穿刺针组合成一体,使用效率高;采用可拆卸式结构,方便更换硅胶管,可重复使用;采用注射器橡胶塞的结构可将硅胶管沿直线推入患者鼓室中,出错率低,避免出现硅胶管翻转的现象;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鼓膜切开置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各附图标记为:
1-外套管;12-上管体;13-下管体;2-扩张刀;21-底座;22支撑杆;23-软钢丝;3-硅胶管;4-内推筒;41-橡胶塞;5-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9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