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玻纤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6936.1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8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胡载辉;胡佳;汪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泰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玻纤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用玻纤管,包括玻纤管本体,玻纤管本体端部的外壁均套接有扎圈,扎圈包括金属条和固定盘,固定盘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孔,固定盘远离玻纤管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转孔,转孔的内部插接有转轴,转轴伸出转孔连接有转杆,两个插孔分设于固定盘的一侧靠近端部处,转轴的中部处固定有齿轮,转杆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活动槽的内部,固定杆远离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活动杆一端的侧面设置有限位杆。通过以上各装置的使用,能够使玻纤管能够方便与线缆之间的固定,可以防止玻纤管在被固定时损坏,防止对线缆的保护效果降低,并能够实现玻纤管的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纤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玻纤管。
背景技术
玻纤管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为汽车线缆的保护,但是玻纤管端部与汽车线缆端部的固定往往采用铁丝缠箍,这种固定方式会导致玻纤管无法重复利用以及铁丝在缠箍时对玻纤管造成损坏,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容易出现玻纤管在线缆外壁自由滑动的情况,降低对线缆的保护效果,所以急需一种方便玻纤管重复利用,并能够与汽车线缆之间起到很好固定,并能够对线缆进行有效防护的玻纤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玻纤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玻纤管与线缆之间的固定容易造成玻纤管的损坏,无法实现重复利用以及无法对线缆有效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玻纤管,包括玻纤管本体,所述玻纤管本体端部的外壁均套接有扎圈,所述扎圈包括金属条和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固定盘远离玻纤管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的内部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出转孔连接有转杆。
优选的,两个插孔分设于固定盘的一侧靠近端部处,且插孔的尺寸与金属条匹配。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中部处固定有齿轮,所述金属条位于插孔内部两端通过相靠近一侧设置的齿条与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杆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与转轴的端部固定,且固定杆所在方向与转轴所在方向垂直,所述固定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开设有U 型结构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活动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活动杆远离活动槽一端的侧面一体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限位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逆时针旋转转杆,通过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能够使位于插孔内部金属条收紧,实现对玻纤管本体的勒紧,进而实现玻纤管本体与汽车线缆之间的固定,并且当对玻纤管本体进行拆除时,将转杆顺时针旋转,金属条张开,可以方便玻纤管本体与线缆之间的脱离,能够实现对玻纤管本体的重复利用,通过金属条能够增加扎圈与玻纤管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扎圈勒破玻纤管本体的情况,可以保证玻纤管本体的完整性,以及保证玻纤管对线缆的保护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杆在活动槽内部的偏转,能够增加转杆的长度,当需要对金属条进一步地收紧时,可以更加地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玻纤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盘侧剖图。
图中:1、玻纤管本体;2、扎圈;3、金属条;31、齿条;4、固定盘;5、插孔;6、转孔;7、转轴;71、齿轮;8、转杆;81、固定杆;82、活动杆; 83、活动槽;84、固定孔;8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泰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泰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6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