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99595.X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2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51;B60L53/55 |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黄芷 |
| 地址: | 610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充电桩,包括给充电桩的主板供电的电源及与电源相连的掉电保护电路,掉电保护电路包括与电源相连的降压模块,与降压模块相连的储能模块,与储能模块相连的升压模块,与升压模块相连的放电模块,与电源相连的检测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的微控制器MCU,检测模块与放电模块相连,电源经过降压模块降压后给储能模块充电储能,储能模块经过升压模块的升压后给电源供电,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检测电源的电压从而控制放电模块是否对电源充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很好的解决了充电桩掉电时,数据丢失的问题,使得太阳能充电桩在突然掉电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基本的运转,继续保存数据等操作,从而给后续障碍排出后的清算带来无尽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普及,充电桩的设置越来越多,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太阳能充电桩因为环保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在社会大范围的推广。太阳能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如因为电量不足、电质量不好或者充电桩故障主板温度过高而出现温度保护下的突然掉电情况,会导致正在使用充电桩出现未结账数据信息的丢失,因此在太阳能充电桩掉电的瞬间对其施加掉电保护,使得充电桩的控制器来得及储存数据,反馈掉电信息等操作。现在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在控制器接收到掉电信号后,开启备用电源继续给充电桩主板短时间继续供电的方式。但是存在发送掉电信号不及时,出现外置备用电源电量不足的意外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桩,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在掉电时能及时读取到掉电信号,并为充电桩主板继续供电,以及存储当下未结清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充电桩,包括给充电桩主板供电的电源,与电源相连的降压模块,与降压模块相连的储能模块,与储能模块相连的升压模块,与升压模块相连的放电模块,与电源相连的检测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的微控制器MCU;其中,检测模块与放电模块相连;电源经过降压模块降压后给储能模块充电储能,储能模块经过升压模块的升压后给电源供电,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检测电源的电压从而控制放电模块是否对电源充电。
进一步地,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电容C8及电源检测芯片U2;电阻R1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8及电源检测芯片U2的输入端,电阻R2及电容C8另一端接地,电源检测芯片U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与放电模块及微控制器MCU相连。
进一步地,放电模块包括电阻R5、三级管Q2、电阻R7、PMOS管Q3以及二极管D1;电阻R5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三级管Q2的基极相连,三级管Q2的集电极与PMOS管Q3的栅极相连;PMOS管Q3的发射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电源,源极与升压模块相连,P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7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相连。
进一步地,压模块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及电容C3;电源转换芯片U1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相连,电源转换芯片U1的输入端与接地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1及电容C2,电源转换芯片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有电容C3;电容C3的输出端与储能单元相连。
进一步地,储能模块包括超级电容,与超级电容相连的均衡电路及稳压电路,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输出端与均衡电路相连;超级电容包括串联的电容C4、电容C5及电容C6,稳压电路包括精密稳压源U4、精密稳压源U5及精密稳压源U6;电容C4与升压模块相连。
具体地,升压模块包括电容C7、电容C8及电源转换芯片U3,电容C7接连于电源转换芯片U3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8接连于电源转换芯片U3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电源转换芯片U3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C4相连,电源转换芯片U3的输出端与PMOS管Q3的源极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9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切机构及带有该模切机构的极片模切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铣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