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红外测距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98655.6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彭丽;刘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东迈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08 | 分类号: | G01S17/08;G01S7/48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测距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距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红外测距仪,包括壳体、红外模块和显示屏,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在外壳厚度方向一侧,所述外壳设有开口朝向防护板的容置腔室,所述红外模块和显示屏位于容置腔室内,红外模块抵靠于外壳长度方向的一侧壁内侧,所述外壳的侧壁在正对红外模块处设有透光件,显示屏抵靠于防护板的内侧,所述防护板在正对显示屏处设有透明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能够分别对显示屏和红外模块进行防护,避免显示屏和红外模块直接受到撞击而发生破裂甚至是损坏,保障了红外测距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距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红外测距仪。
背景技术
在很多领域包括机械工程、建筑施工、室内装潢或者水利工程等经常需要进行距离的测量,传统的测量工具常采用卷尺,但其测量长度单一且操作复杂,并且卷尺还可能划伤使用者的手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测量方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出现了测量更为精密、使用更加便捷的测距仪。而红外测距仪作为测距仪中一种,其能够利用红外线传播时的不扩散原理进行精密测距,即红外测距仪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反射物后发生反射再重新被红外测距仪接收,根据红外线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所测量的距离。
现有的红外测距仪包括壳体、红外模块和显示屏,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防护板,防护板设在外壳厚度方向一侧,外壳设有开口朝向防护板的容置腔室。防护板设有方形槽,显示屏落入方形槽内,并与防护板的外侧齐平,显示屏用于各测量参数和控制参数的显示;外壳长度方向的一侧壁设有供红外线通过的通道,红外模块装入容置腔室内后,红外模块的侧面正好落入通道内,且红外模块与外壳的侧壁齐平,红外模块包括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反射物后发生反射被红外接收模块重新接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红外测距仪的红外模块与外壳的侧壁齐平,显示屏与防护板的外侧齐平,当使用者误将红外测距仪滑落,使其与地面或者墙壁发生撞击,尤其是地面或者墙面存在尖锐物体时,红外模块和显示屏容易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纹甚至是损坏,致使红外测距仪不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红外测距仪,当使用者误将红外测距仪滑落,使其与地面或者墙壁发生撞击,尤其是地面或者墙面存在尖锐物体时,红外模块和显示屏不会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纹甚至是损坏,保障红外测距仪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撞红外测距仪,包括壳体、红外模块和显示屏,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在外壳厚度方向一侧,所述外壳设有开口朝向防护板的容置腔室,所述红外模块和显示屏位于容置腔室内,红外模块抵靠于外壳长度方向的一侧壁内侧,所述外壳的侧壁在正对红外模块处设有透光件,显示屏抵靠于防护板的内侧,所述防护板在正对显示屏处设有透明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件和透光件能够分别对显示屏和红外模块进行防护,当使用者误将红外测距仪滑落,使其与地面或者墙壁发生撞击,尤其是地面或者墙面存在尖锐物体时,透明件和透光件优先受力,从而避免红外模块和显示屏直接受到撞击而产生裂纹甚至是损坏,保障红外测距仪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设有第一阶梯槽,所述透明件嵌接在第一阶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误将红外测距仪滑落,使其与地面或者墙壁发生撞击时,若透明件因撞击破裂,可以取下防护板进行透明件的便捷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靠近红外模块的侧壁设有第二阶梯槽,所述透光件嵌接在第二阶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误将红外测距仪滑落,使其与地面或者墙壁发生撞击时,若透光件因撞击破裂,可以取下防护板进行透光件的便捷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东迈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东迈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8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