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刀组件和拉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97724.1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2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韩峰;易向东;雷家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3/00 | 分类号: | B23D43/00;B23D41/00;B23D4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刀组件和拉削装置,包括:刀头固定部件,限定出升降路径;刀头移动部件,装配在所述升降路径中;刀具,与所述刀头移动部件可拆卸连接;斜楔组件,包括固定斜楔和移动斜楔,所述固定斜楔位于所述刀头移动部件下方,所述移动斜楔位于所述固定斜楔和所述刀头移动部件之间;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斜楔运动,在所述固定斜楔的作用下,所述斜楔运动驱动所述刀头移动部件沿所述升降路径移动。该拉刀组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刀具的装卸和调整的辅助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拉削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刀组件和拉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电产品领域,某些直流蒸发器管束外套筒需要在内壁上加工多个均匀分布的贯通槽,由于是在薄壁管状零件上加工,加工长度较长,且需要加工的贯通槽必须以外圆为基准进行加工。
贯通槽的加工可采用拉削装置,即利用切削刀头对工件筒体进行加工,由于拉削加工为单行程切削,因此,每个拉削行程都需要安装刀具、调整刀具的进给量和拆卸刀具,往复进行,而且,每次刀具调整都需要对进给量进行测量,这样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拉刀组件和拉削装置,其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刀具的装卸和调整的辅助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拉刀组件,包括:
刀头固定部件,限定出升降路径;
刀头移动部件,装配在所述升降路径中;
刀具,与所述刀头移动部件可拆卸连接;
斜楔组件,包括固定斜楔和移动斜楔,所述固定斜楔位于所述刀头移动部件下方,所述移动斜楔位于所述固定斜楔和所述刀头移动部件之间;
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斜楔运动,在所述固定斜楔的作用下,所述斜楔运动驱动所述刀头移动部件沿所述升降路径移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调节螺母座,与所述刀头固定部件连接;
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移动斜楔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斜楔上设有T形槽,所述调节螺杆的头部卡入所述T形槽中,所述调节螺杆的螺纹部分旋入所述调节螺母座。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刀头固定部件上设有锁紧所述刀头移动部件的紧固螺钉,所述刀头固定部件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斜楔设有止口,所述止口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所述移动斜楔底部的斜面与所述固定斜楔的斜面相接触,所述移动斜楔顶部的平面与所述刀头移动部件相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刀具包括粗拉削刀具,所述粗拉削刀具具有第一刀刃,所述第一刀刃设有分屑槽。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刀具包括精拉削刀具,所述精拉削刀具具有多个第二刀刃,相邻所述第二刀刃之间形成容屑槽,沿切削方向,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二刀刃相对于前方的所述第二刀刃具有齿升量,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二刀刃相对于前方的所述第二刀刃具的齿升量大于零,所述第二刀刃上设有分屑槽。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刀具包括光整加工刀具,所述光整加工刀具具有多个第三刀刃,相邻所述第三刀刃之间形成容屑槽,沿切削方向,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三刀刃相对于前方的所述第三刀刃具有齿升量,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三刀刃相对于前方的所述第三刀刃具的齿升量小于零,最后方的所述第三刀刃不设置分屑槽,其余的所述第三刀刃设置分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7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医院袋鼠式护理衣
- 下一篇:微生物培养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