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恒系统漏水毛细管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97432.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1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筑春建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8 | 分类号: | F16L55/168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漏水 毛细管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恒系统漏水毛细管修复装置,包括第一毛细管体、封堵件、热缩管、第二毛细管体和中心流通槽,所述第一毛细管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封堵件,封堵件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毛细管体的外部,封堵件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流通槽,且第一毛细管体内部的封堵件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防滑结构,并且第一毛细管体表面的一端套装有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内部的底端设有第二毛细管体,第二毛细管体的底端延伸至热缩管的外部,且热缩管两端的外壁上皆安装有两组管卡环体,并且相邻管卡环体之间的外壁上皆设有拆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确保了修复装置使用时的修复效果,延长了修复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修复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恒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恒系统漏水毛细管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三恒系统逐渐走入家庭,三恒系统安装后,用户装修施工或者误操作,会把毛细管打破漏水,目前的做法是把漏水的毛细管热熔堵起来,但是单根损坏太多的话就会影响三恒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修复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修复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修复装置不便于对封堵件进行定位处理,导致其易因水流冲击产生滑移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修复效果;
(2)现有的此类修复装置的封堵件部件防腐性能一般,导致其易产生腐蚀的现象,使用寿命较短;
(3)现有的此类修复装置不便于对热缩管进行快速拆卸处理,导致其检修维护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恒系统漏水毛细管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修复装置不便于对封堵件进行定位处理、封堵件部件防腐性能一般以及不便于对热缩管进行快速拆卸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恒系统漏水毛细管修复装置,包括第一毛细管体、封堵件、热缩管、第二毛细管体和中心流通槽,所述第一毛细管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封堵件,封堵件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毛细管体的外部,封堵件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流通槽,且第一毛细管体内部的封堵件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防滑结构,并且第一毛细管体表面的一端套装有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内部的底端设有第二毛细管体,第二毛细管体的底端延伸至热缩管的外部,且热缩管两端的外壁上皆安装有两组管卡环体,并且相邻管卡环体之间的外壁上皆设有拆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毛细管体下方的封堵件两外侧壁上皆固定有抵触件,且相邻抵触件关于封堵件的中心线对称,抵触件的顶端与第一毛细管体的底端相触碰,以便对封堵件进行限位处理。
优选的,所述封堵件内部的边缘位置处设有粘合剂,且粘合剂一侧的封堵件内部边缘位置处设有聚氨脂聚乙烯,并且粘合剂远离聚氨脂聚乙烯一侧的封堵件内部设有改性环氧树脂,提高了封堵件的防腐性能。
优选的,所述拆装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母、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所述管卡环体两端的外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且第一夹块远离第二夹块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锁紧螺母,以便对管卡环体进行拆装处理。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块远离第一夹块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夹块以及第一夹块并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设有六组,且相邻防滑结构之间的夹角为六十度,提高了封堵件的防滑性能。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凸型槽、安置槽、橡胶防滑垫条以及凸型紧固件,所述封堵件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安置槽,且安置槽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橡胶防滑垫条,以便对封堵件进行防滑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筑春建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筑春建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7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