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菌病毒消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6472.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振;王正春;王珊珊;宰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清振;王正春 |
主分类号: | A61L9/16 | 分类号: | A61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病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菌病毒消杀装置,包括具有进气部、出气部的消杀箱体,所述消杀箱体内设置有消杀工作仓,所述消杀箱体外设置有电源仓,所述的消杀工作仓包括同轴设置的隔热腔以及消杀腔,所述消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源仓电连接的电加热消杀组件,通过电加热消杀组件对带有细菌病毒的气体通过高温消杀后排出,隔热腔采用真空,能够有效起到真空隔热的效果。当电阻丝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管内的水能够使腔内温度维持在一个水平上较长的时间,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重新启动电阻丝加热,直至温度达到消杀要求后,再停止工作,能够节省电池的能量消耗,而且病毒消杀装置结构小巧,佩戴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范围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菌病毒消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防止患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病人通过呼气呼出的细菌或病毒排入空气中而给他人特别是近距离的医护人员造成传染,通常是从被传染人加强防护的办法加以解决,即带加厚口罩或面具或全身封闭,一来给医护人员工作带来不便,二来不能控制细菌和/或病毒在空气中流动和给周围他人造成传染。当前市面上的面罩虽然能解决隔离问题,但没有将患者的呼气进一步消杀洁净,导致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呼气直接排除,这些呼气中的病原体是巨大的传染源,直接对医护人员或周围群体造成传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部分患者虽然可以通过佩戴呼吸面罩一定程度上避免进一步传播,但是没有消杀转置的呼吸面罩,使得呼出气体的病原体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患者存在反复吸入病原体的困境,会造成细菌或病毒在患者体内反复感染,在呼吸面罩狭小的空间内,病原体浓度段时间内积聚,浓度剧增,加重患者病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细菌病毒消杀装置,能够使呼出的气体得到有效消杀后再排出空气中,避免了二次传染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细菌病毒消杀装置,包括具有进气部、出气部的消杀箱体,所述消杀箱体内设置有消杀工作仓,所述消杀箱体外设置有电源仓,所述的消杀工作仓包括同轴设置的隔热腔以及消杀腔,所述消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源仓电连接的电加热消杀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加热消杀组件包括循环液管以及包绕在所述循环液管外表面的电阻丝,电阻丝一方面能够对进入的气体加热,一方面对循环液管内的液体加热,当循环液管温度达到消杀温度后,可以断开电阻丝加热电路,有效节约电能,延长消杀工作时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循环液管螺旋状横向设置于所述的消杀腔内,螺旋状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呼出气体经过消杀组件的面积,有利于对呼出气体内部的细菌和病毒的消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气部末端联通有降温装置,降低经消杀腔散出的气体的温度,降低对使用者的体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散热片以及气体过渡腔,所述的散热片环形布置于所述气体过渡腔外围,对进入气体过渡腔内的气体降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过渡腔前端与所述的出气部的出气口联通,所述气体过渡腔后端设有与外界联通的散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电加热消杀组件对带有细菌病毒的气体通过高温消杀后排出,隔热腔采用真空,能够有效起到真空隔热的效果。当电阻丝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管内的水能够使腔内温度维持在一个水平上较长的时间,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重新启动电阻丝加热,直至温度达到消杀要求后,再停止工作,能够节省电池的能量消耗,而且病毒消杀装置结构小巧,佩戴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电阻丝与电池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消杀箱体与降温装置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清振;王正春,未经赵清振;王正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6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桥半导体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配变低压侧三相负荷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