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83459.1 | 申请日: | 2020-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2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华;陈富强;杜秀忠;乔有梁;李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其包括沿基坑侧壁布置的至少两圈支护结构和沿最内圈的支护结构设置的坑内加固结构,支护结构包括若干个灌注桩,支护结构中各灌注桩沿基坑侧壁设置;坑内加固结构包括若干个反压土隔墩和/或坑内反压土。支护体系中设置的支护结构起支挡作用和保证基坑稳定的作用,反压土隔墩起缩短支护结构延长段长度的作用,提高冠梁刚度,坑底反压土用于增强或替代坑底支撑体系,进而达到控制或减小支护结构位移,减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节省工程造价等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针对超大平面尺寸(单边长度超过500m)的深厚软土(软土厚度大于30m)的深基坑(至少两层地下室),目前常采用的基坑支护方案有灌注桩(或地连墙)+扩大头锚索、灌注桩(或地连墙)+斜支撑、双排桩结构等。
方案一灌注桩(或地连墙)+扩大头锚索的局限在于只适用于周边环境允许打锚索的区域,缺点是扩大头锚索的拉力容易产生松弛,从而导致支护结构的位移过大。缺点存在的原因是由于软土层很厚,锚索的扩大头部分仍在软土层,软土由于蠕变性,容易使锚索松弛。
方案二灌注桩(或地连墙)+斜支撑的局限在于只适用于能够先开挖中部区域并施工底板、然后将斜支撑撑于底板上的施工场景。缺点是中部区域的土方及底板要能先施工,并且斜撑支撑在底板上,斜撑下方的坑内土的软土需要提前加固处理,费用也较高。
方案三双排桩由于属于悬臂类支护结构,缺点是因基坑平面尺寸很大,双排桩的冠梁刚度很小,导致双排桩的位移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加固支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深基坑的支护体系包括沿基坑侧壁布置的至少两圈支护结构和沿最内圈的所述支护结构设置的坑内加固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若干个灌注桩,所述支护结构中各所述灌注桩沿基坑侧壁设置;所述坑内加固结构包括若干个反压土隔墩和/或坑内反压土。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坑内加固结构包括坑底加固土。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圈所述支护结构之间填充有中间加固土。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结构的顶部设置有桩顶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桩顶连接板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结构的数量为三层,所述坑内加固结构包括坑内反压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支护体系中设置的支护结构起支挡作用和保证基坑稳定的作用,反压土隔墩起缩短支护结构延长段长度的作用,提高冠梁刚度,坑底反压土用于增强或替代坑底支撑体系,进而达到控制或减小支护结构位移,减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节省工程造价等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排桩结构和反压土隔墩所构成的支护体系;
图2为三排桩结构和坑内反压土所构成的支护体系;
图3为图2中结构3-3剖视图;
图4为双排桩结构、反压土隔墩和坑内反压土所构成的支护体系;
图5为图4中结构1-1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结构2-2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3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山石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色球生产用原料粉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