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真空度的炭素电极挤压机抽真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77181.7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2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0 | 分类号: | B28B3/00;F17D1/04;F17D3/01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炭素 电极 挤压 真空设备 | ||
一种高真空度的炭素电极挤压机抽真空设备,包括与炭素电极挤压机的料室排气口依次用管路连接的冷却器装置、真空计Ⅱ、气动蝶阀Ⅰ、罗茨泵组、开车滤网、单向阀、水环泵和汽水分离罐,气动蝶阀Ⅰ与罗茨泵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破真空阀和真空计Ⅰ,真空计Ⅰ后并联一路带气动蝶阀Ⅱ的管路与真空罐相连,罗茨泵组的吸气口与排气口之间还并联一支带有气动蝶阀Ⅲ的旁路;冷却器装置、罗茨泵组、汽水分离罐装置的净环冷却水进水管、回水管及排废水管分别汇总为一根总管;水环泵电机、罗茨电机、气动蝶阀、真空计用电缆与端子箱相连,端子箱与电源连接。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料室抽真空度,缩短抽真空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炭素电极挤压机,也涉及真空度要求20-30托、抽速1000m3/h以上、被抽气体温度高的密闭容器抽真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炭素电极挤压机均采用单纯的水环泵对料室进行抽真空,抽真空设备包括管路连接的水环泵、汽水分离罐和真空罐,炭素电极挤压机的料室排气口依次与气动蝶阀Ⅰ、开车滤网、单向阀、水环泵和汽水分离罐装置相连,在气动蝶阀Ⅰ与开车滤网之间管路上分别开孔安装破真空阀和真空计Ⅰ,真空计Ⅰ后的管路上用三通并联一路管路,并联的管路上设气动蝶阀Ⅱ,并联的管路经气动蝶阀Ⅱ与真空罐入口相连;气动蝶阀Ⅰ)和气动蝶阀Ⅱ还通过压缩空气管线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过电缆与端子箱相连;水环泵电机和真空计Ⅰ通过电缆与端子箱相连,端子箱与电源连接。
现有技术的炭素电极挤压机的料室抽真空设备能将炭素挤压机料室的真空度抽到60-100托,抽真空的时间在2-10min之间,水环泵排出的气体温度100℃左右。其不足是;
1、真空度达不到20-30托要求;
2、抽真空到100托后,抽速急剧下降,抽速达不到要求;
3、真空泵排出的气体温度高,在100℃左右,对工作环境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炭素电极挤压机用的高真空度抽真空设备,使炭素电极挤压机料室真空度达到20-30托、抽速1000m3/h左右的要求,使真空泵排出气体的温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真空度的炭素电极挤压机抽真空设备,包括用管路连接的水环泵、汽水分离罐装置和真空罐,炭素电极挤压机的料室排气口依次与气动蝶阀Ⅰ、开车滤网、单向阀、水环泵和汽水分离罐装置相连,在气动蝶阀Ⅰ与开车滤网之间管路上分别开孔安装破真空阀和真空计Ⅰ,真空计Ⅰ后的管路上用三通并联一路管路,并联的管路上设气动蝶阀Ⅱ,并联的管路经气动蝶阀Ⅱ与真空罐入口相连;气动蝶阀Ⅰ和气动蝶阀Ⅱ还通过压缩空气管线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过电缆与端子箱相连;水环泵电机和真空计Ⅰ通过电缆与端子箱相连,端子箱与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真空度的炭素电极挤压机抽真空设备还包括罗茨泵组、罗茨电机、冷却器装置和净环冷却水管线,所述罗茨泵组串连在气动蝶阀Ⅰ与开车滤网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罗茨电机与罗茨泵组机械相连,在罗茨泵组的吸气口与排气口之间并联一支旁路,旁路管路上设有气动蝶阀Ⅲ,气动蝶阀Ⅲ还通过压缩空气管线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所述冷却器装置串连在炭素电极挤压机的料室排气口与气动蝶阀Ⅰ之间的管路上,在冷却器装置与炭素电极挤压机的料室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开孔安装真空计Ⅱ;所述净环冷却水管线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和排废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分三路分别与冷却器装置、罗茨泵组和汽水分离罐装置相连;在进水管和回水管管线上分别设有进水球阀和回水球阀,所述排废水管包括冷却器装置、罗茨泵组和汽水分离罐装置各自的排废水管,冷却器装置、罗茨泵组和汽水分离罐装置各自的排废水管汇成一根排废水总管,排废水总管上设排废水球阀;所述罗茨电机、气动蝶阀Ⅲ和真空计Ⅱ通过各自电缆与端子箱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真空度的炭素电极挤压机抽真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装置是列管式水冷却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771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用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机床蜗杆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