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混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71039.1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3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龙;任顺成;王静;张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郑越 |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至少两个流体进口和一个流体出口;多个混合管,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壳体拆卸连接,且多个所述混合管均同时与至少两个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效果好,可以灵活调节产量的流体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快速液液反应体系广泛存在于精细化工、聚合反应、制药工业和生物化工等工业过程中。例如,在利用液液两相共沉淀法制备固体颗粒过程中,液液两相的混合效果直接影响颗粒的粒径分布;在利用液液快速反应制备高聚物的过程中,液液两相的混合效果也直接影响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近年来发现一些固体颗粒也具有乳化稳定等功能,其在油/水体系中容易吸附在油相液滴的相界面上凝聚成为固状壳。由于该类固状壳形成的物理屏障比传统小分子稳定剂层更厚,可更有效地阻碍油相液滴的聚结,从而有效地提升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对稳定性、清洁标签有较高要求的食品体系中。可用于食品中的固体颗粒多由如蛋白、多糖等成分通过共沉淀等方法制成,而混合与反应的效果对所生成颗粒的使用特性影响很大。
工业生产中利用湍流混合机理实现液体混合的设备主要有搅拌釜混合器、射流喷射混合器、撞击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和动态混合器等。其中,采用机械搅拌的形式混合流体的过程所对应的宏观混合时间较长,过程主要受宏观混合控制。此外,在此前蛋白多相共沉淀中使用搅拌混合的方式不易均匀混合并连续出料,使得颗粒尺寸分布宽,性能不均一,即混合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根据产量要求进行反应装置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混合装置混合效果差,不能灵活调节产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混合效果好,可以灵活调节产量的流体混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两个流体进口和一个流体出口;
多个混合管,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壳体拆卸连接,且多个所述混合管均同时与至少两个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连通。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中,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允许所述混合管贯穿的开孔。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贯穿所述开孔设置的封堵管,所述封堵管与所述支撑结构拆卸连接。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支撑结构为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设置的板体,所述板体的外周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将所述壳体内部分成多个互不相通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流体进口或所述流体出口连通。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混合管平行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分布,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分别通过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与所述腔体连通,并通过所述腔体将流体输送至所述混合管中或将所述混合管输出的流体汇聚后排出。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混合管内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螺旋叶片的外边缘与所述混合管内壁的间隙不大于0.5mm。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混合管拆卸连接。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混合管为圆柱体,圆柱体的长径比不小于4。
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所述混合管和所述封堵管均通过定位件和密封件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710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位铝屏风生产用铝材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专用波形梁钢护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