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8895.1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8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利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0;B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奚兴邦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气分离器。该装置包括有罐体,罐体下端经脚支座固定在地面上,位于罐体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排液口,罐体内部上端设置有丝网除沫器,罐体内竖直设置有密封的桶状容器,桶状容器外壁与罐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螺旋肋片,桶状容器顶部经管件与罐体外的醇胺溶液接通,桶状容器底面设置有若干与桶状容器接通的喷淋头,由于螺旋肋片的设置,使得与醇胺溶液反应后的酸气沿沿螺旋肋片、桶状容器以及罐体形成的螺旋通道流通,既延长了酸气反应后在罐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了沉淀的速度,又能够对酸气进行降温,提高酸气分离效率,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酸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组合式天然气净化低浓度酸气处理装置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508637.0,申请日为20170509,授权公告号为CN206721151U,授权公告日为20171208,该专利包括初级处理器、中和液罐、生物过滤器、二级处理器和排气塔,所述初级处理器内部上方设置有喷液箱,所述喷液箱上固定有喷射器,所述喷液箱通过隔离板与中和室连接,本实用新型隔离板下方设置有中和室,中和室内存放有碱性溶液,天然气接触到溶液时,酸气会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去酸脱硫的效果,当中和室内的溶液消耗减少时,浓度传感器会监测到碱性的降低,然后控制中和液罐将内部的碱性溶液传输到中和室内,保证中和室的碱性溶液浓度,排气塔内安装有酸性检测仪,当排到排气塔内的气体含有酸性时,酸性检测仪会监测到信息,然后控制排气塔将排气管道关闭,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结构复杂且过程繁多,虽然能够有效地进行酸气的脱硫,但成本高昂,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实施,本装置结构简单,且更加充分的将酸气进行去酸脱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其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酸气分离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酸气分离器,包括有竖直设置的罐体,罐体下端经脚支座固定在地面上,位于罐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顶部开设有出气口,底部开设有排液口,罐体内部上端设置有丝网除沫器,位于丝网除沫器与进气口之间的罐体内竖直设置有密封的桶状容器,桶状容器与罐体同轴设置,桶状容器外壁与罐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螺旋肋片,螺旋肋片的内壁与桶状容器的外壁连接,螺旋肋片的外壁与罐体的内壁连接,桶状容器顶部经管件与罐体外的醇胺溶液接通,桶状容器底面设置有若干与桶状容器接通的喷淋头。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酸气经罐体侧壁上的进气口进入罐体内,同时罐体外的醇胺溶液经管件进入到桶状容器内,桶状容器底面的喷淋头将桶状容器内的醇胺溶液雾化喷出,与罐体内的酸气充分接触反应,与醇胺溶液反应后的酸气沿螺旋肋片、桶状容器以及罐体形成的螺旋通道流向丝网除沫器,桶状容器内的醇胺溶液还能够起到对螺旋通道内的酸气进行冷却的效果,将酸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提高酸气分离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螺旋肋片的设置,使得与醇胺溶液反应后的酸气沿沿螺旋肋片、桶状容器以及罐体形成的螺旋通道流通,既延长了酸气反应后在罐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了沉淀的速度,又能够对酸气进行降温,提高酸气分离效率,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位于丝网除沫器上方的罐体侧壁上贯穿有通气管,位于丝网除沫器上方的通气管端头连接有弯管接头,弯管接头自由端朝向丝网除沫器设置,所述罐体外部设置有气泵,位于罐体外的通气管端头与气泵出气口接通,位于罐体外的通气管上设置有开关阀。通气管以及气泵的设置能够对丝网除沫器进行吹气,使得吸附在丝网除沫器上的水珠滴落,加速酸气中气液分离的速度,提高分离效率。
位于进气口下方的罐体外壁上开设有人孔。
位于罐体顶部出气口处的管件经支撑杆与罐体外壁连接,支撑杆一端与罐体外壁焊接,另一端与出气口处的管件焊接,位于罐体底部排液口处的管件经加强筋与罐体外壁连接,加强筋一端与罐体外壁焊接,另一端与排液口处的管件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利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利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8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中空太阳能硅晶衬板分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度可调式的平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