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保持平衡的泡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6881.6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5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廖世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德化县家福瓷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A47G19/12;A47J31/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彭龙 |
地址: | 36259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保持 平衡 泡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易于保持平衡的泡茶装置,包括过滤碗,所述过滤碗具有碗底和连接在碗底上的碗壁;所述碗壁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碗底的厚度大于碗壁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碗底的厚度设置大于碗壁的厚度,相比于等厚的过滤碗,降低了过滤碗的重心位置,从而提高了过滤碗摆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易于保持平衡的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滤碗转动连接在碗本体内,茶叶放置在过滤碗内冲泡,碗本体将茶汤倒出时,过滤碗在碗本体内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朝上的状态。过滤碗在碗本体内摆动,增加了泡茶过程的趣味性。但是摆动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过滤碗内的茶叶越过过滤碗上沿进入至碗本体内。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保持平衡的泡茶装置,其具有提高过滤碗的平衡性能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易于保持平衡的泡茶装置,其中,包括过滤碗,所述过滤碗具有碗底和连接在碗底上的碗壁;所述碗壁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碗底的厚度大于碗壁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过滤碗碗底形成有若干个滤孔。
进一步,所述过滤碗底部形成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上设置有不锈钢滤片,所述不锈钢滤片上形成有若干个过滤孔。
进一步,过滤碗底部设置有支撑配重圈,所述支撑配重圈一体成型在所述过滤碗底部,所述支撑配重圈中部形成有与过滤碗内腔底部连通的过液通道。
进一步,所述过滤碗上盖设有杯盖;所述杯盖自边缘至中心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杯盖上设置有盖柄,所述盖柄采用空心薄壁金属制成;所述盖柄内形成有固定螺栓,所述杯盖上形成有供固定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杯盖下方的固定螺栓上连接有固定螺母。
进一步,所述泡茶装置还包括碗本体,碗本体内壁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一枢接部,所述过滤碗转动连接在碗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所述第一枢接部为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的转动槽,所述过滤碗上沿的直径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枢接部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泡茶装置还包括用于架设碗本体的底座,所述碗本体外侧壁设置有第三枢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枢接部转动连接的第四枢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三枢接部与所述第四枢接部形成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形成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易于保持平衡的泡茶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将所述碗底的厚度大于碗壁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了过滤碗的重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过滤碗绕着第二枢接部摆动的稳定性。
二、所述支撑配重圈设置过滤碗的底部,所述支撑配重圈能够起到配重作用,进一步降低过滤碗的重心;同时,过滤碗从碗本体上拆卸下来后,所述过滤碗能够通过支撑配重圈平稳放置在桌面或茶台上。
三、所述过滤碗上沿的直径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枢接部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所述过滤碗的上沿会受到转动轴的阻挡作用,避免了所述过滤碗完全落入至所述碗本体内难以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碗底的厚度设置大于碗壁的厚度,相比于等厚的过滤碗,降低了过滤碗的重心位置,从而提高了过滤碗摆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滤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德化县家福瓷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德化县家福瓷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6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消毒刀架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医用口罩消毒的过氧化氢气体消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