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6844.5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1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贺;张世浪;徐谷保;何辉;刘立威;谭劲;刘畅;杨伟健;袁伟昌;张也;沈拓;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19/18;E02D23/00;E02D23/08;E02D5/04;E02D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土层 工作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涉及顶管工作井领域。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包括沉井本体和外围支护结构,外围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拼接单元和支撑框架,多个拼接单元围设形成容纳沉井本体的防护空间;沉井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孔洞,沉井本体与外围支护结构之间设有多个孔洞加固桩,多个孔洞加固桩连续布置对应孔洞的外侧位置并构成加固屏障层。拼接单元对外部的砂性土层进行阻隔,防止泥水渗流和砂土滑落进入防护空间内部,确保了沉井本体的安全、可靠施工;拼接单元能适应水系沿岸的砂性土层中水流冲蚀和沙土滑移环境,通过孔洞加固桩对沉井本体的孔洞部分进行有效遮挡,消除了外层砂土发生流失坍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工作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市政管网工程中,对于管道埋深大、地下水位高的情况,顶管工作井通常采用沉井施工方式。在顶管工作井的沉井施工中通常需要外围支护结构,以确保沉井的顺利下沉,防止出现涌水涌砂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99380U、授权公告日为2019.07.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沉井结构,并具体公开了沉井结构包括沉井本体以及设置在沉井结构本体周围的围护结构;其中,围护结构包括交替设置的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支护,灌注桩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可用来承担沉井结构本体周围土体的侧向压力,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支护可以形成整体防渗帷幕,降低围护结构内的地下水位,可有效预防沉井结构本体在下沉施工过程中发生倾斜、偏移、管涌的施工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沉井结构利用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支护形成的防渗帷幕可起到支护防涌作用,但是,在水系沿岸的砂性土层中,受到水流冲蚀和沙土滑移的影响,高压旋喷桩的成型质量差,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以解决在水系沿岸的砂性土层中,受到水流冲蚀和沙土滑移的影响,高压旋喷桩的成型质量差,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包括沉井本体和外围支护结构,所述外围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拼接单元和固定连接所述拼接单元上的支撑框架,多个所述拼接单元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沉井本体的防护空间;
所述沉井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孔洞,所述沉井本体与所述外围支护结构之间设有多个孔洞加固桩,多个所述孔洞加固桩连续布置对应所述孔洞的外侧位置并构成加固屏障层。
有益效果:利用多个拼接单元围设形成防护空间,并且支撑框架对拼接单元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拼接单元对外部的砂性土层进行阻隔,防止泥水渗流和砂土滑落进入防护空间的内部,确保了沉井本体的安全、可靠施工;更重要的是,在施工构建外围防护的过程中,拼接单元本身相比于高压旋喷桩,能适应水系沿岸的砂性土层中水流冲蚀和沙土滑移环境,外围支护结构的搭建施工质量和防护效果更好,可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在沉井本体的孔洞位置对应设置孔洞加固桩,通过孔洞加固桩对沉井本体的孔洞部分进行有效遮挡,避免了防护空间中的泥砂通过孔洞涌入沉井本体中,消除了外层砂土发生流失坍塌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单元为钢板桩,所述钢板桩的边缘设有连接结构,相邻所述钢板桩的连接结构之间咬合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为U形槽钢,相邻所述U形槽钢呈槽口交错布置,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U形槽钢边缘的翻沿结构,所述翻沿结构与所述U形槽钢的外侧壁之间预留有咬合间隙,相邻所述U形槽钢的翻沿结构与所述咬合间隙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固定在所述拼接单元内侧的水平横梁、水平纵梁以及加强斜撑,所述加强斜撑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靠近顶角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6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生产的硝酸铈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组合的植物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