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状焦的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5629.3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诚;程建萍;李玉财;王林林;杨云峰;金明;张晓菊;王爽;王新伟;秦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舜(河南)新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10C3/06;C10C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状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状焦的生产系统,在原有一个加热炉两个焦化塔的基础上增设第三个焦化塔,采用“一炉三塔”,一塔反应、一塔除焦、一塔拉焦,采用一塔焦化炉进行加热,拉焦采用氮气循环气拉焦,采用氮气加热器进行加热。氮气对焦化塔进行预热,能提高预热温度达到500℃;增大了单套针状焦的产能,显著提高针状焦的质量,改善针状焦的纹理和其他化验指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化工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状焦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针状焦是生产炼钢超高功率(UHP)石墨电极、电动汽车等所用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生产的针状焦延迟焦化阶段,延迟焦化装置都是采用“两炉两塔”工艺,而且生产针状焦时都是采用反应+拉焦的方法。即两台加热炉给两个焦化塔加热原料,加热炉连续加热原料,两个焦化塔交替切换。在生产过程中。拉焦、切焦都占用一定的时间,反应32小时、拉焦4小时,吹汽4小时,冷焦6小时,导致针状焦装置单套产能一直上不去,年产均<4万吨(煅后焦),并且中国针状焦产品质量一直没有突破,质量始终比不上国外生产的针状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状焦的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针状焦的生产系统,包括分馏塔,分馏塔下部沥青出口通过进料泵与加热炉沥青进口连通,加热炉沥青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的进料口连通,第一阀门的出口与第一焦化塔的下部进料口连通和第二焦化塔的下部进料口连通;第一焦化塔顶部油气出口和第二焦化塔顶部油气出口和分馏塔下部油气进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四通阀;氮气加热器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四通阀进口连通,第二四通阀出口与第一焦化塔下部进料口连通和第二焦化塔的下部进料口连通;第一焦化塔顶部氮气出口通过拉焦风机与氮气加热器进口连通,第二焦化塔顶部氮气出口通过拉焦风机与氮气加热器进口连通;还包括第三焦化塔,第三焦化塔底部进料口与第一四通阀出口连通,第三焦化塔底部进料口与第二四通阀的出口连通;第三焦化塔顶部油气出口和分馏塔下部油气进口连通;第三焦化塔顶部氮气出口通过拉焦风机与氮气加热器进口连通。
所述分馏塔一侧设置换热器,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沥青进口连通;换热器的热介质进口通过循环泵与分馏塔中部循环蒽油出口连通,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分馏塔上部循环蒽油进口连通。
所述连接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和分馏塔上部循环蒽油进口的管道上设置冷却器。
所述连接焦化塔顶部氮气出口与拉焦风机的管道上设置氮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一炉三塔”,一塔反应、一塔除焦、一塔拉焦,采用一塔焦化炉进行加热,拉焦采用氮气循环气拉焦,采用氮气加热器进行加热。氮气对焦化塔进行预热,能提高预热温度达到500℃;增大了单套针状焦的产能,显著提高针状焦的质量,改善针状焦的纹理和其他化验指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舜(河南)新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宝舜(河南)新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5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油槽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RF遥控风扇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