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空自动茶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59641.3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6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颜裕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裕乐 |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鲁超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空 自动 茶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悬空自动茶具,包括底板、连接机构和放置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放置机构设置在连接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右侧,所述竖板左侧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悬空吊链,所述第一悬空吊链的底端缠绕有固定环。本实用新型通过竖板、连接板、第一悬空吊链、固定环、支撑板、安装块、第二悬空吊链、挡板、把手、壶体和虹吸管的相互配合,从而避免把茶壶内的茶水插入进杯中时出现被烫伤的现象发生,而且避免每次倒入茶水都需要端起茶壶进行倾倒,降低了劳动力,省时省力,同时提高了茶具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悬空自动茶具。
背景技术
茶是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饮品,茶叶采用茶具冲泡,传统的泡茶容器如盖碗、茶壶等,在使用时,将茶叶导入泡茶容器内并冲入开水,待茶叶冲开后,即可饮用,传统的茶壶需要用手持并将茶水导入杯中,由于茶水温度很高,用手持握会烫手,从而容易出现烫伤的现象发生,而且每次导出茶水时,都需要人工手动把茶壶端起,费时费力,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悬空自动茶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悬空自动茶具,包括底板、连接机构和放置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放置机构设置在连接机构上;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右侧,所述竖板左侧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悬空吊链,所述第一悬空吊链的底端缠绕有固定环,两个固定环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悬空吊链,所述竖板左侧的中点处安装有与支撑板配合使用的挡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右侧安装有把手;
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安装在支撑板顶部的左侧,所述壶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壶盖,所述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壶体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壶体的底部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远离壶体的一端贯穿支撑板且延伸至其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悬空吊链靠近支撑板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的一侧贯穿限位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与限位槽的内壁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底板、竖板和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过滤槽的表面与壶体的内壁相互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竖板、连接板、第一悬空吊链、固定环、支撑板、安装块、第二悬空吊链、挡板、把手、壶体和虹吸管的相互配合,从而避免把茶壶内的茶水插入进杯中时出现被烫伤的现象发生,而且避免每次倒入茶水都需要端起茶壶进行倾倒,大大降低了劳动力,省时省力,同时提高了茶具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放置机构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连接机构、21竖板、22连接板、23第一悬空吊链、24 固定环、25支撑板、26安装块、27第二悬空吊链、28挡板、29把手、3放置机构、31壶体、32壶盖、33过滤槽、34限位块、35限位槽、36虹吸管、 4连接块、5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裕乐,未经颜裕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9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