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藏式电梯顶部救生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58925.0 | 申请日: | 2020-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胡也覃;张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融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00;E06C1/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电梯 顶部 救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电梯顶部救生梯,包括有轿厢,所述轿厢的一侧表面铰接有第一逃生门,所述轿厢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门的一侧表面固定有n形护板,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上设有绳梯所述第一转轮通过轴承座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轮通过动力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转轮的两端外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盘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一转轮的配合,从而便利的逃生梯助被困人员脱陷,提高了电梯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电梯顶部救生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工具。
根据申请号为CN 201720564677.7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带隐藏式逃生梯的电梯轿厢可知,该产品包括电梯主体、电梯内厢、第一防护层、通风口、扶手,电梯主体的表面设有防护外壳,第一防护层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内部,电梯内厢固定在第一防护层的内部,通风口固定在电梯内厢的顶端,通风口的上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的下方设有过滤层,电梯内厢左侧和右侧的中部均设有紧急医药箱,紧急医药箱的下方设有氧气输送口,扶手设置在电梯内厢的内部的中部,扶手的表面设有连接杆,电梯内厢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阀门。该多功能电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使用的安全性高。
但现有的电梯救生梯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现有的电梯在发生故障时,电梯通常会停运,并且发生操作失灵的现象,由此便会出现人员被困电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电梯顶部救生梯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藏式电梯顶部救生梯,包括有轿厢,所述轿厢的一侧表面铰接有第一逃生门,所述轿厢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门的一侧表面固定有n形护板,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上设有绳梯所述第一转轮通过轴承座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轮通过动力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转轮的两端外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盘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盘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盘的一端外周面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盘的外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同轴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握把。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铰接有第二逃生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逃生门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固定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n形护板与所述第一逃生门相对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绳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盘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轿厢的顶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门的一侧表面固定有照明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融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融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8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单摆运动的交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刷卡水控一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