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流动水体或深水区的生态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2525.9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娟;唐利;刘新静;郑如霞;马奇峰;石普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流动 水体 深水 生态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流动水体或深水区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主体固定支架,主体固定支架从下至上分别设有块石层、水体透明度修复层、水生植物修复层,水体透明度修复层、水生植物修复层活动安装在主体固定支架上,进行生态修复时,将该生态修复装置固定在水中,在水生植物修复层种植沉水植物,在块石层投放肉食性鱼苗。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生态修复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流速小于0.5m/s的流动性河道、水位变幅较大水体及水深较深且透明度较低的水体,改变传统的生态修复技术仅应用于封闭水体的弊端,净化水质,利于形成完整的食物链,打破了传统修复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可从本质上改善水质,水质净化效果可得到长期持续性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流动水体或深水区的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原位水下沉水植物的恢复作为基础进行构建,沉水植物作为食物链恢复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其以恢复原始生态为手段,效果好、维护成本低、生态可持续,目前广泛应用于封闭性湖体或者可降水施工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但是由于水下沉水植物对光照、水体透明度、底泥、水深等均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的修复技术对于长期进行水体流动的河道(流速小于0.5m/s)、水位变幅较大水体及水深较深且透明度较低(因悬浮物引起的透明度低)的水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沉水植物可能无法存活生长。
随着生态修复的力度不断加大,人类对周边水体的生态修复意识不断加强,原有的封闭性湖体修复技术也进行到了一定的阶段,对于流动性河道(流速小于0.5m/s)、水位变幅较大水体及水深较深且透明度较低的水体生态修复还停留在比较前期的单纯的提升水质及水体透明度的阶段,而仅提升水质指标及水体透明度,无法进行完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恢复。现状背景水体流动的河道(流速小于0.5m/s),不能进行拦坝降排水,且水深较深的情况下无法摸清底部情况,生态修复难度大。部分湖泊淤泥较厚,且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排水补水,需要大规模的带水清淤,工作量大且费用高,清出的淤泥无地方处置。
如何在不破坏原有水体肌理、利用较低的成本,对长期流动性河道(流速小于0.5m/s)、水位变幅较大水体及水深较深且透明度较低的水体进行修复值得深入探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流动水体或深水区的生态修复装置,在不破坏原有水体肌理对长期流动性河道(流速小于0.5m/s)、水位变幅较大水体及水深较深且透明度较低的水体进行修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流动水体或深水区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主体固定支架,主体固定支架从下至上分别设有块石层、水体透明度修复层、水生植物修复层,水体透明度修复层、水生植物修复层活动安装在主体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地,主体固定支架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设有滑轮组,滑轮组包括水体透明度修复层滑轮和水生植物修复层滑轮;水体透明度修复层和水体透明度修复层滑轮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水生植物修复层和水生植物修复层滑轮之间通过绳索连接。
进一步地,块石层包括若干粒径为10-50cm的石块,若干石块堆叠在主体固定支架底部。
进一步地,水体透明度修复层包括金属网,金属网内设有陶粒。
进一步地,金属网为不锈钢网,陶粒为粒径在8-20mm的轻质页岩陶粒。
进一步地,水生植物修复层包括水生植物主体框架,水生植物主体框架内底部铺设土工布,所述土工布上端铺设有一层陶粒,陶粒上端铺设一层种植土。
进一步地,水生植物主体框架包括主体框,主体框的底部设有金属网,主体框的上端及四周设有防护网。
进一步地,固定杆一侧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若干挂环,水生植物修复层的外侧设有若干挂钩,水生植物修复层通过挂钩悬挂在挂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2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