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1109.7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4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82;E04F13/07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马威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建筑 墙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包括若干个墙板结构,所述墙板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另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凸块,若干个墙板结构横向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墙板结构呈H形状,所述墙板结构的顶端边角处设置有柱状凸块,所述墙板结构的底端边角处设置有方形凸块,所述柱状凸块的顶端设置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且插入钢筋与建筑物顶端相连接,所述方形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空腔,两个所述方形凸块之间的空隙及方形凸块的空腔通过钢筋混凝土与建筑物相连接,所述墙板结构的顶端中间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嵌入有复合板。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且装潢拆除较为方便,同时拆除后的材料可回收利用,较为环保,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墙体的种类较多,有单一材料的墙体,有复合材料的墙体。综合考虑围护、承重、节能、美观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墙体方案,是建筑构造的重要任务。
目前在装潢的过程中,针对非承重墙经常出现改造现象,改造拆除过程中,采用巨力进行敲击,直至墙体全部破碎,达到拆除效果,破碎残渣不仅造成污染,同时较难进行回收利用,资源浪费较多,同时较多的非承重墙,在装潢完成后,经常钉装一些匾、挂表等装饰性物品,易损坏墙板结构,导致出现缝隙,影响美观。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解决了:目前在装潢的过程中,针对非承重墙经常出现改造现象,改造拆除过程中,采用巨力进行敲击,直至墙体全部破碎,达到拆除效果,破碎残渣不仅造成污染,同时较难进行回收利用,资源浪费较多,同时较多的非承重墙,在装潢完成后,经常钉装一些匾、挂表等装饰性物品,易损坏墙板结构,导致出现缝隙,影响美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包括若干个墙板结构,所述墙板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另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凸块,若干个墙板结构横向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墙板结构呈H形状,所述墙板结构的顶端边角处设置有柱状凸块,所述墙板结构的底端边角处设置有方形凸块,所述柱状凸块的顶端设置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且插入钢筋与建筑物顶端相连接,所述方形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空腔,两个所述方形凸块之间的空隙及方形凸块的空腔通过钢筋混凝土与建筑物相连接,所述墙板结构的顶端中间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嵌入有复合板,位于墙板结构的正面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嵌入有亚克力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复合板包括隔音层、阻燃层和保温层,所述隔音层、阻燃层和保温层顺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墙板结构的正面底部开设有集线槽,位于所述集线槽的底端设置有管道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墙板结构的正面及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扣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两个所述柱状凸块的内侧间隙处填充钢筋混凝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将多个墙板结构进行横向拼接组装,同时墙板结构的底端与顶端均匀建筑物通过钢筋混凝土进行固定,较为稳定,在拆除过程中,可通过切割墙板结构的四个边角处的柱状凸块和方形凸块,达到快速拆除,同时切除后的材料可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1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止水带结构
- 下一篇:一种解决细长条五金外壳中间变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