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蛙类离体神经和骨骼肌灌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47571.X | 申请日: | 2020-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6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国;崔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9B23/36 |
| 代理公司: | 延边科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104 | 代理人: | 崔在吉 |
| 地址: | 133002 吉林省延边朝鲜***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蛙类离体 神经 骨骼肌 灌流 装置 | ||
1.一种蛙类离体神经和骨骼肌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底座、底座上的神经槽及神经槽上的骨骼肌池组成,底座上设有底座夹层,底座夹层上设有十四个接线端子和两个入液管口,神经槽上设有后壁夹层、坐骨神经入口和坐骨神经出口,坐骨神经入口和坐骨神经出口之间的神经槽内设有一号储液池和二号储液池,一号储液池底部设有一号入液口,一号入液口连接有一号加液管,一号储液池内设有五个神经槽电极,二号储液池底部设有二号入液口,二号入液口连接有二号加液管,二号储液池内设有四个神经槽电极,一号加液管和二号加液管的另一端各自经过后壁夹层、底座夹层及相应的入液管口后均设在底座外侧上,神经槽上端设有神经槽盖板,骨骼肌池下端设有入液口,入液口上连接有骨骼肌池加液管,骨骼肌池侧壁上夹有一个固定骨骼肌的L形固定夹,骨骼肌池内壁上设有五个骨骼肌池电极和神经槽连接口,神经槽连接口设在坐骨神经入口上,五个骨骼肌池电极和九个神经槽电极与十四个接线端子之间各用设在后壁夹层和底座夹层内的金属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蛙类离体神经和骨骼肌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个骨骼肌池电极设置在骨骼肌池三个不同高度的内壁上,最高点设置在所述的一号储液池和二号储液池的上口水平面下的1.5-2.5 mm处,相邻不同高度的间距设为20-25 mm,靠近神经槽处设置三个电极,另二个电极设置在对侧上二个高度处,最低处的电极用于连接地线,其他电极用于上下交叉连接引导电极或刺激电极的正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蛙类离体神经和骨骼肌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骼肌池电极和神经槽电极的直径均为0.3-0.5 mm。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蛙类离体神经和骨骼肌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槽电极均平行于底座且垂直于坐骨神经入口和坐骨神经出口之间的连接线,神经槽电极的相邻电极间距为5 mm,最靠近骨骼肌池的神经槽电极距骨骼肌池内壁10-15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类离体神经和骨骼肌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槽和骨骼肌池设计成透明状,以便于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边大学,未经延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75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减震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电池系统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