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转机高效印刷用天头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26456.4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3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峰;张颖;于红喜;王宗才;吕志普;吴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瑞之光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7/2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秦海中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转机 高效 印刷 天头 打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转机领域,具体涉及轮转机高效印刷用天头打孔装置,包括转动辊、固定块、连接块、紧固螺栓和刀具,在转动辊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置条形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沿转动辊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固定块,在固定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刀具,固定块、连接块和刀具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刀具的刀刃端位于第一凹槽外;其特征在于:刀具包括端部和齿孔部,端部位于齿孔部的两端,端部为平整状。改进打孔刀具的结构,对书帖的天头两端不进行打孔,只打中间部分,从而在第二折折缝两端部位保持较长部位的连接,在进入第三折折压辊折叠时,减少书帖两端翘起引起的握角现象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转机领域,具体涉及轮转机高效印刷用天头打孔装置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书刊印刷过程中,轮转机用来印刷书刊的内文,轮转机中的折页单元将纸张进行分切、折叠后形成书帖,以便于后续工序的书刊装订。
而在轮转机的实际印刷折页过程中,通过第二折打孔刀对纸张进行挤压打孔,以便于在后期进行折叠时,书帖内的空气因为开孔而排出,从而使得纸张折叠后书帖较为平服,便于书刊的整体装订;但是由于印刷速度较高,碰倒纸张较厚的情况下,现有的打孔刀会导致天头折叠处的孔比较小而无法全部拍出来,再进过第三次对着的折页压力辊后,书帖的天头折缝从书脊到口边挤压受力后,在口边边沿处因为纸张空气没有排出而出现翘起,经过第三折折压辊的碾压,边沿容易出现折角握角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轮转机高效印刷用天头打孔装置,改进打孔刀具的结构,对书帖的天头两端不进行打孔,只打中间部分,从而在第二折折缝两端部位保持较长部位的连接,在进入第三折折压辊折叠时,减少书帖两端翘起引起的握角现象的出现。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轮转机高效印刷用天头打孔装置,包括转动辊、固定块、连接块、紧固螺栓和刀具,在转动辊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置条形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沿转动辊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固定块,在固定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刀具,固定块、连接块和刀具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刀具的刀刃端位于第一凹槽外;其特征在于:刀具包括端部和齿孔部,端部位于齿孔部的两端,端部为平整状。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的总长度占刀具总长度的10%-35%。
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上设置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齿孔部为锯齿状。
进一步地,所述齿孔部为矩形齿孔状。
进一步地,所述齿孔部包括间隔部和齿孔,相邻两个齿轮之间设置间隔部间隔部为平整状。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部和端部的高度与齿孔的高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本装置,改进打孔刀具的结构,对书帖的天头两端不进行打孔,只打中间部分,从而在第二折折缝两端部位保持较长部位的连接,在进入第三折折压辊折叠时,减少书帖两端翘起引起的握角现象的出现。
2、设置第二凹槽,提升刀具的稳定性。
3、设置端部和间隔部,提升对纸张的折缝处理效果,提升印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具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具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瑞之光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瑞之光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26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用便携式电缆剪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