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均匀的粉末混料缸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22404.X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9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强;杨立新;何红民;盛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均匀 粉末 混料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料混合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均匀的粉末混料缸,包括搅拌轴与若干个搅拌叶构成的搅拌系统以及缸体,所述的搅拌叶周围固定有若干小桨叶,搅拌缸底部到小桨叶之间的距离小于搅拌缸底部到搅拌叶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搅拌叶下方增加若干小桨叶,将原本位于搅拌缸底部难以混合到的物料通过小桨叶扬起至搅拌叶处,提高混合效率,降低混合时间,增加混合均匀度;并且小桨叶由不同硬度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连接而成,拆卸更换方便,便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料混合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均匀的粉末混料缸。
背景技术
目前的混料缸一般利用纵向固定在搅拌轴上搅拌桨进行物料的混合,搅拌桨为若干的直面或是曲面的叶片,通过旋转使得各种材料充分的溶合与分散。在粉末冶金、磁性材料及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对微细粉体原料的配料混合要求混合均匀度高。
为了提高原料混合均匀度,现有一些新型结构的搅拌桨,例如公开号为CN102806040A的“搅拌桨”,包括铁芯和浆盘,以使用状态为基准,圆盘形浆盘与铁芯下端同心固连,浆盘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镂空结构,浆盘轴向任一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沿浆盘径向的第一叶片,第一叶片与浆盘轴向端面之间形成倾斜的夹角,浆盘外圆周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叶片,该第二叶片与浆盘外圆周面不相切,本发明通过在浆盘轴向端面上设置径向的与浆盘具有夹角的第一叶片来实现浆料的上下翻动,在浆盘外圆周面上设置与其外圆周面不相切的第二叶片来带动浆料旋转,使得搅拌桨工作时,浆料既上下翻动又旋转,从而起到充分溶合与分散的效果,使搅拌桶内浆料搅拌的更充分、更均匀,搅拌速度更快,耗时更短,浆料温升少,性能好。但是由于该搅拌桨与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带有该搅拌桨的搅拌缸底部的粉末不易被搅拌桨带动旋转,使得位于搅拌缸底部的粉末的混合仍旧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混料缸底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均匀的粉末混料缸,使搅拌桨与缸底之间的间隙减小到最小间隙,使得位于搅拌缸底部的物料也能够与其他物料均匀混合,加快混料速度,提高混料的均匀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均匀的粉末混料缸,包括搅拌轴与若干个搅拌叶构成的搅拌系统以及缸体,所述的搅拌叶周围固定有若干小桨叶,搅拌缸底部到小桨叶之间的距离小于搅拌缸底部到搅拌叶之间的距离。
现有混料缸为了起到更好地搅拌效果,一般采用坚硬材质的搅拌桨叶片,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而由于金属等坚硬材质的搅拌桨叶片在高速旋转工作时与同样为坚硬材质的物体相碰撞将会对搅拌桨叶片与碰撞到的物体产生严重的损坏,因此一般的搅拌缸在设计时均保持搅拌桨与搅拌缸的底部与边缘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搅拌叶在工作时与搅拌缸发生碰撞进而对搅拌叶与搅拌缸产生严重的损坏,以增加搅拌缸的使用安全性与使用寿命。但是由于搅拌缸底部与搅拌叶之间存在较大的安全距离,因而搅拌缸在工作时,位于此区域内、即位于搅拌缸底部的待混合粉末料难以被搅拌叶带动与其他粉末料混合均匀,导致搅拌完成后整体混合度较差;而为了使底部物料也能够充分混合、以获得混合度相对较好的粉末物料,往往需要较长的混合时间,也因此混合效率较低,以此带来的经济成本也增加。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搅拌叶周围再添加若干小桨叶的方式,以使得较大的搅拌叶在转动时,能够同时也带动若干小桨叶一起转动,而小桨叶到搅拌缸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搅拌叶到搅拌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搅拌叶在转动时,可以通过带动小桨叶同时转动的方式将原来位于搅拌叶下方、不易被搅拌叶带动混合的粉末物料也能够较好地与位于搅拌叶转动空间内的物料混合均匀。小桨叶带动位于缸底物料旋转混合的同时,也将原本在搅拌缸底部易于堆积形成密度较大的块状粉末打散,增加了搅拌缸底部物料的流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被搅拌叶带动混合,进一步增加了混合均匀度。小桨叶由于体积较小,因此即使在因为使用较长时间扭曲变形或是在外力作用下不小心与缸体之间产生摩擦触碰时,其产生的能量也较小,不会对桨叶或是搅拌缸产生严重的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22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I 物联网的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冲击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