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松式多功能智能手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18326.6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4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信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A44C5/02;A44C5/14;A44C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松式 多功能 智能 手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松式多功能智能手表,涉及手表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表体、设置在表体上端的第一表带、设置在表体下端的第二表带以及能连接固定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连接固定组件,第二表带中央并排均匀开通有多个通孔,第一表带末段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表带末段上表面的连接槽,连接槽底部四周开设有止回环槽,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在固定板底部的卡位单元,卡位单元包括可弹性收拢的倒扣卡爪组;其中,倒扣卡爪组收拢依次滑过通孔和连接槽,当倒扣卡爪组回弹并与止回环槽接触后,第二表带与第一表带连接固定一体。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紧密、自锁性能好和可靠防松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松式多功能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新闻和天气信息等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佩戴智能手表。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的表带与普通手表的表带并没有区别,而普通手表的表带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在一根表带上开设连接孔,然后将其贯穿另一根表表带,并让另一根表带的卡针卡入连接孔中,以此实现连接锁紧。如果使用上述连接方式,一方面由于贯穿对准和卡接对准的操作时间较长,导致佩戴效率低,还极容易在操作时被卡针弄伤,从而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不能同时满足拆卸方便和自锁性能好这两个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松式多功能智能手表。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松式多功能智能手表,包括表体、设置在表体上端的第一表带、设置在表体下端的第二表带以及能连接固定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连接固定组件,所述第二表带中央并排均匀开通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表带末段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表带末段上表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底部四周开设有止回环槽,所述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在固定板底部的卡位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括可弹性收拢的倒扣卡爪组;其中,所述倒扣卡爪组收拢依次滑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连接槽,当所述倒扣卡爪组回弹并与止回环槽接触后,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固定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佩戴时先将第二表带叠在第一表带上表面,再调整第二表带相对于第一表带的位置,当满足佩戴需求后,将通孔对准连接槽,并把连接固定组件依次穿入通孔和连接槽,将弹性收拢的倒扣卡爪逐渐卡入连接槽底部,直至倒扣卡爪组回弹并与止回环槽接触后,第二表带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固定一体,从而实现有效连接固定,并且自锁性能好,整个佩戴操作快速方便,省时省力,操作时没有任何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在倒扣卡爪组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论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连接固定组件怎样转动,均不会导致倒扣卡爪组弹性收拢,从而保证不会脱离止回环槽,进而实现防松的目的。
进一步地,卡位单元还包括固定在固定板底部的基柱,所述倒扣卡爪组包括固定在所述基柱底面的多个倒扣爪,所述倒扣爪绕所述基柱底面的圆心均匀分布。所有倒扣爪绕基柱底面的圆心均匀分布,当进入连接槽时,连接槽内壁会给与压力,从而让每个倒扣爪向基柱底面的圆心弹性收拢,在倒扣卡爪到达连接槽底部时,止回环槽内径大于连接槽内径,此时倒扣爪不会受到外力,这就让倒扣爪回弹,在回弹后便始终卡设在止回环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信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信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18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卤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慢性窦道的新型负压引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