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柱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14090.9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6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梁小花;余志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志東 |
主分类号: | B28B13/06 | 分类号: | B28B1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王英环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脱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柱脱模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不易破坏水泥外形的水泥柱脱模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水泥柱脱模装置,包括有主体、转动机构和模具本体,主体顶部设有转动机构,主体之间设有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内有水泥柱。当用户需要对水泥柱进行脱模时,将水泥灌入模具本体内,再用锤子敲击木板,木板向下运动压缩第二弹簧,木板向下运动带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旋转带动第三长方形块向靠近模具本体方向运动,第三长方形块运动带动斜板运动,斜板伸入模具本体内对水泥柱进行开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柱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耗材的需求增多,建筑工地对水泥柱的需求也十分庞大,传统水泥脱模方法是将水泥浇灌至模具内,等水泥冷却凝固之后加入脱模剂后拆开模具,但上述方法步骤多,且拆卸过程中有可能对水泥形状发生破坏。
为了克服传统水泥脱模步骤多、且拆卸过程中有可能对水泥形状发生破坏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操作简便、不易破坏水泥外形的水泥柱脱模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步骤多、且拆卸过程中有可能对水泥形状发生破坏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不易破坏水泥外形的水泥柱脱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水泥柱脱模装置,包括有主体、转动机构和模具本体,主体顶部设有转动机构,主体之间设有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内有水泥柱。
进一步,主体包括有底座、第一长方形块、固定块、第一把手、圆形块和第一弹簧,底座之间设有第一长方形块,底座后侧均匀开有第一圆孔,底座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对固定块,固定块分别位于第一圆孔两侧,第一圆孔内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后侧均设有圆形块1,圆形块位于第一圆孔前侧,圆形块和底座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穿过第一把手。
进一步,模具本体包括有模具外壳,第一长方形块顶部设有模具外壳,模具外壳内开有第三凹槽,模具外壳后部两侧均匀开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与圆形块相接触。
进一步,转动机构包括有木板、支撑架、第二把手、第二弹簧、第一螺母、第二长方形块、第三长方形块、斜板、圆杆、转动杆、第二螺母和支撑架,底座顶部两侧均对称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之间设有第二螺母,支撑架顶部均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顶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木板,木板底部与支撑架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穿过第一螺母,木板前后两侧开有第二凹槽,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二长方形块,第二长方形块用第二螺母固定,第二长方形块远离模具本体一侧上均设有第二把手,第二长方形块中部开有第一凹槽,第二长方形块远离第二把手一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长方形块,第三长方形块底部均设有斜板,支撑架中部之间均设有圆杆,圆杆上转动式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部穿过第一凹槽,转动杆与第二凹槽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当用户需要对水泥柱进行脱模时,将水泥灌入模具本体内,再用锤子敲击木板,木板向下运动压缩第二弹簧,木板向下运动带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旋转带动第三长方形块向靠近模具本体方向运动,第三长方形块运动带动斜板运动,斜板伸入模具本体内对水泥柱进行开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和水泥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志東,未经余志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14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