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09140.4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图泰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G08G1/123;H04N5/247;H04N7/18;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赵荣 |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乘客 流量 统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和摄像头,所述中央处理器一侧连接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摄像头、远红外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和调度总控屏,所述中央处理器另一侧连接有乘客在位检测模组、车辆内部显示屏幕、扬声器和站点信息统计模块。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内部设置的显示屏幕用来显示沿途各个站点候车人员数量,通过扬声器进行语音播报提示,可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防止漏掉乘客,为乘客的乘车提供便利,通过设置乘客在位检测模组,可以自动化的检测车辆内部乘坐人员的数量,通过车辆内部显示屏幕显示出来,方便直观,省去售票员统计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客流量统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
背景技术
车路协同系统(CVIS),主要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采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人、车、路的信息的全面感知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协同和配合,从而达到优化并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缓解道路交通拥挤的目标,从而推动交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车路协同的实质就是将控制指挥方案与道路交通条件的需求相匹配,从而实现交通的安全、环保、高效。车路协同系统座位ITS的重要子系统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上交通发达国家研究、发展和应用的热点。
但是现有的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在使用时,对各个站点的乘客信息只做统计,而并未在车辆到站后对司机发出趁车提示,容易导致乘客错过乘车时机,而且对车辆内部乘车人员信息以及剩余座位信息也不能自动的检测,需要售票员进行统计,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在使用时,对各个站点的乘客信息只做统计,而并未在车辆到站后对司机发出趁车提示,容易导致乘客错过乘车时机,以及对车辆内部乘车人员信息以及剩余座位信息也不能自动的检测,需要售票员进行统计,较为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路协同乘客流量统计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和摄像头,所述中央处理器一侧连接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摄像头、远红外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和调度总控屏,所述中央处理器另一侧连接有乘客在位检测模组、车辆内部显示屏幕、扬声器和站点信息统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站点信息统计模块为一个触控平板,可以供给乘客输入乘坐客车的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站点信息统计模块中的触控平板登记各个站点的趁车人员信息,便于乘客及时趁车,同时为车辆的调度提供数据参考,做到车辆资源的合理调配。
进一步的,所述乘客在位检测模组为设置在汽车座椅下方的重量传感器和设置在汽车座椅一侧的红外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乘客在位检测模组可以自动化的检测车辆内部乘坐人员的数量,通过所述车辆内部显示屏幕显示出来,方便直观,省去售票员统计的麻烦。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设置有多个,分别固定在各个站点、车站进出站口、候车区以及汽车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检测各个站点、车站进出站口以及候车区和汽车内部的人员活动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调度总控屏用来显示各个车辆乘坐人员情况、各个站点等待乘车人员数量以及车站内部候车人员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直观的观测各个区域的乘客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主要用来建立通讯连接,实现各个检测以及辅助检测模块的互联互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图泰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图泰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9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式废水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智能自动投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