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缝铜管联合拉拔机组自动抬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5527.2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7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刁文;孔岩;程乘;罗道辉;吴晶伟;曹东升;杨雄;王力;周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34 | 分类号: | B21C47/34;B21C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刚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铜管 联合 拉拔 机组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缝铜管联合拉拔机组自动抬管装置,涉及无缝铜管领域,包括龙门架;固定于龙门架水平杆上的弯管机和抬管部;绕管盘;抬管部包括:固定块,顶部设有凸出端,凸出端内设有开口槽;两端分别与开口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转动杆及固定于转动杆另一端的固定板;一端固定于固定板的抬管件;固定于固定块顶部端面的转动座及两侧固定有第二转轴的第一气缸,转动座内设有转动槽,第二转轴与转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转动杆铰接;通过抬管件抬管,避免员工用手抬管,使得员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抬管件在无缝铜管的管头与绕管盘的底部接触后,与无缝铜管分离,可保证铜管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铜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缝铜管联合拉拔机组自动抬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缝铜管弯曲生产工序中,由弯管机将无缝铜管弯曲成一定直径后,落入转动的绕管盘中,从而将无缝铜管卷绕成盘。
本申请发现:当无缝铜管进行弯曲时,其管头从弯管机的出口伸出一段距离后,一般需要人用手将铜管抬住,引导管头进入绕管盘中。人为用手引导管头,很可能在管头出来后,戳中人手;同时人为操作,也有可能在管头进入到绕管盘内后,就会松开,造成管头在重力影响下,直接往下掉落,在撞击绕管盘后,可能会造成无缝铜管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缝铜管联合拉拔机组自动抬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用手引导管头,很可能在管头出来后,戳中人手;同时人为操作,也有可能在管头进入到绕管盘内后,就会松开,造成管头在重力影响下,直接往下掉落,在撞击绕管盘后,可能会造成无缝铜管变形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缝铜管联合拉拔机组自动抬管装置,包括:
底座及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龙门架;
固定于所述龙门架水平杆上的弯管机和抬管部,所述抬管部位于所述的弯管机的出口侧;
位于弯管机前方的绕管盘及输出轴与所述绕管盘底部中心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底座内部;
所述抬管部包括:
焊接于龙门架水平杆的底板及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凸出端,且该凸出端内设有开口朝向弯管机的开口槽;
两端分别与开口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转动杆及固定于所述转动杆另一端的固定板;
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抬管件;
固定于固定块顶部端面的转动座及两侧固定有第二转轴的第一气缸,所述转动座内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转轴与转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转动杆靠近固定板的位置铰接;
当弯管机启动,并对无缝铜管开始进行弯曲时,电机带动绕管盘转动,所述第一气缸推动转动杆转动,并使其带动抬管件靠近弯管机出口,在无缝铜管的管头由弯管机的出口伸出一段距离后,弯曲的管体将会由抬管件支撑后,进入绕管盘中;当无缝铜管的管头与绕管盘的底部接触后,第一气缸带动转动杆恢复原位,使得无缝铜管与抬管件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抬管件包括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侧面的延伸杆及套接于所述延伸杆的转筒。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与固定板的固定处位于固定板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延伸杆倾斜设置,且该固定处到固定板顶部的距离大于延伸杆前端到固定板顶部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带动延伸杆由原位运动至靠近弯管机出口位置的过程中,从龙门架正前方观测时,延伸杆前端的轨迹是逐渐倾斜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5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缝铜管管内自动注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康复训练用悬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