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缝铜管管内自动注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5523.4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7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刁文;孔岩;徐文峰;周立斌;吴晶伟;卢坤丽;向志均;王力;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9/00 | 分类号: | B2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张聪聪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铜管 自动 注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缝铜管管内自动注油装置,涉及无缝铜管领域,包括储备油箱及圆筒;固定于圆筒内侧表面的隔离板,其将圆筒的内部隔离为气腔和油腔;推轴;上滑板及下滑板,将气腔分为上气腔和下气腔;油孔、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切换部,其包括进气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一端与第一气孔连接的进程气管、一端与第二气孔连接的回程气管及一端与进气口连通的空气管,进程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回程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口连通,空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导油管,其与油孔连通,且该连通处位于导油管的两端之间,通过本装置可使加注速度保持稳定,内膜油会以均匀的速度进入无缝铜管管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铜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缝铜管管内自动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缝铜管拉拔生产工序中,盘拉机在拉拔时,需要将无缝铜管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无缝铜管拉伸内膜油,其作用是起到芯球润滑作用,防止拉拔芯球模具损伤无缝铜管内壁。
本申请发现:目前主要是人工采用油壶加注的方式,由于人在加注时,难以稳定保持加注速度,因此可能会导致内膜油在各个时刻进入无缝铜管的量是不同,在加入的量过多会浪费内膜油,在加入的量过少时,影响润滑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缝铜管管内自动注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主要是人工采用油壶加注的方式,由于人在加注时,难以稳定保持加注速度,因此可能会导致内膜油在各个时刻进入无缝铜管的量是不同,在加入的量过多会浪费内膜油,在加入的量过少时,影响润滑的效果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缝铜管管内自动注油装置,包括:
储备油箱及固定于所述储备油箱外表面的圆筒;
固定于所述圆筒内侧表面的隔离板,其将圆筒的内部隔离为气腔和油腔;
贯穿所述隔离板的推轴,其与隔离板滑动连接;
固定于所述推轴顶端的上滑板及固定于推轴底端的下滑板,所述上滑板与气腔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且将气腔分为上气腔和下气腔,所述下滑板与油腔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
位于油腔底部的油孔、靠近上气腔顶部的第一气孔及靠近下气腔底部的第二气孔;
固定于储备油箱外表面的切换部,其包括进气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切换部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口连通时,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进气口与第二出口连通时,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
一端与第一气孔连接的进程气管、一端与第二气孔连接的回程气管及一端与进气口连通的空气管,所述进程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所述回程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空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
导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注油管,所述导油管与油孔连通,且该连通处位于导油管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于所述导油管一端,且该端与储备油箱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固定于导油管的另一端,且该端与所述的注油管的一端连通;
当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开启,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所述储备油箱中的内膜油进入油腔中;当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阀开启,油腔中的内膜油由注油管进入无缝铜管内。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螺杆,所述推轴的顶端穿过圆筒的顶部,并延伸至圆筒的外部,所述推轴顶端的前方设有固定于储备油箱的固定板,所述第一螺杆与固定板螺纹连接,且第一螺纹杆的底部位于推轴顶端的正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部还包括:
固定于储备油箱的固定块,其内部设有内腔;所述进气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开设于固定块,且三者均与内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5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