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04953.4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0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民;徐莉;张雅萍;肖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彭琰 |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测试装置,装配于拉伸试验机上,线束测试装置包括呈上下关系设置的加载组件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支座、安装法兰、挡块,安装法兰的边缘设有第一固定孔,安装法兰与支座通过螺钉穿设第一固定孔进行固定,安装法兰的下端设有装配孔,拉伸试验机静止端与安装法兰通过装配孔穿设螺栓固定,支座的上端两侧边设有抵靠部,挡块设于抵靠部的内侧边,加载组件包括与拉伸试验机活动端连接的装配部和与装配部下端连接的刀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测试装置,可模拟线束受力时的作用效果,评估被试验线束的安全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新能源汽车内线路安全也越发成为新型汽车安全系数的一个重要评估参数,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自身的碰撞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发生碰撞时的高压线束自身的安全特性,而要准确评估该特性,需要对高压线束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目前的测试方法主要集中在对高压线束组成基材(橡胶层,铜丝层等)力学性能的测量,以及某些特定工况(剪切,挤压等)力学性能的测量。
然而,这些力学性能试验并不能直观的表征高压线束在碰撞过程中的真实性能表现,很难直接应用到实际评估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可模拟线束受力时的作用效果,评估被试验线束的安全特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测试装置,装配于拉伸试验机上,所述线束测试装置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线束测试装置包括加载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加载组件设于所述夹持组件的上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座、安装法兰、挡块,所述安装法兰的边缘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安装法兰与所述支座通过螺钉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孔进行固定,所述安装法兰的下端设有装配孔,所述拉伸试验机静止端与所述安装法兰通过所述装配孔穿设螺栓固定,所述支座的上端两侧边设有抵靠部,所述挡块设于所述抵靠部的内侧边,所述加载组件包括与所述拉伸试验机活动端连接的装配部和与所述装配部下端连接的压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测试装置,其夹持组件固定在拉伸试验机的静止端,加载组件固定在拉伸试验机的活动端,设置在支座上的挡块放置于抵靠部内侧并将被测试的线束夹持住,采用万用表且正极线与被测试线束导体部分连接,负极线与所述刀具连接,该万用表调节至欧姆档,驱动拉伸试验机使其下压,刀具压迫线体,直至万用表的显示欧姆值达到安全阈值,观测并记录此时载荷传感器的压力值,从而得到该被测试的线束的最大安全受力值,将得到的最大安全受力值与工况设计的标准值比对,从而确定该测试线束的安全性是否合格,实现了对测试线束的安全性评估。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和所述抵靠部均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穿设有调节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部下端设有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刀具包括与所述固定夹板固定的刀把和设于所述刀把下端的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呈锥台型,所述支座下端设有两个半圆柱型顶块,所述顶块装配于所述安装法兰中部和所述支座的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呈三角板型,所述支座下端设有两个半圆柱型顶块,所述顶块装配于所述安装法兰中部和所述支座的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呈板型,且所述切刀的下侧端呈圆弧型,所述支座下端设有两个半圆柱型顶块,所述顶块装配于所述安装法兰中部和所述支座的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的中部通孔内设有导向槽,所述挡块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中间段设有避让槽。
进一步的,所述避让槽为v型或半圆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线束测试装置与拉伸试验机两端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4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