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4075.6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7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川;刘峰;王贵玲;张薇;岳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导热 测试 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涉及热导率测量领域。该附件作用于热流法导热仪上,所述热流法导热仪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散热器、上Peltier板温控系统、热板、样品、冷板、下Peltier板温控系统和下散热器;其中,热板和冷板与样品之间均固定有热通量传感器,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均连通有冷却系统;所述热流法导热仪固定有吊装装置,所述样品连接有测厚仪,所述测试附件附着在样品上并与样品串联,且能够通过测厚仪测量。该附件能够与样品串联使二者总的热导率处于热流法导热仪的测量范围内,从而能够使用一台测量设备完成绝大部分导热仪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导率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流法导热仪,适合多种岩土样本测试且测量精度高,但是由于测量设备的不同,测量范围局限性很大。例如德国耐驰公司的热流法导热仪的最大测量范围为2W/(m*K),而一些常见岩石的导热率可高达6-8W/(m*K),无法用该机器测量,就需要另行购置相应设备。但一般的热流法导热仪都售价较高,联合温度调节设备体积较大,从而极易造成设备冗余及经费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与样品串联使二者总的热导率处于热流法导热仪的测量范围内,从而能够使用一台测量设备完成绝大部分导热仪测量的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作用于热流法导热仪上,所述热流法导热仪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散热器、上Peltier板温控系统、热板、样品、冷板、下Peltier板温控系统和下散热器;其中,热板和冷板与样品之间均固定有热通量传感器,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均连通有冷却系统;所述热流法导热仪固定有吊装装置,所述样品连接有测厚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附件附着在样品上并与样品串联,且能够通过测厚仪测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测试附件为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测试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插接的附件单体,所述附件单体为板状结构,其一个侧面上开设有插接槽,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固定有与插接槽匹配的插接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若干个附件单体中包括一个上封头和一个下封头,所述上封头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插接槽,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为平整面;所述下封头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插接槽匹配的插接块,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为平整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附件单体相互插接完全时,插接块完全填满插接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测试附件为热导率比样品的热导率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测试附件能够附着在样品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已知热导率的测试附件与样品串联,使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该整体的热导率在测试仪的测量范围内,从而能够不拘泥于测试仪的实际测量范围,使用同一台导热仪测试更大热导率范围的样品。
并且该测试附件由若干个附件单体组成,能够通过控制附件单体的数量来改变整体的厚度从而调控测试附件的热导率,以完成跟不同热导率样品的串联,使其均在某一台导热仪的测量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说述附件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说述上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4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