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病毒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4030.9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0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城;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B01L3/00;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薛晓萌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病毒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病毒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包括叠置的上芯片和下芯片,上芯片和下芯片键合连接,保证上芯片和下芯片之间全封闭连接。下芯片的顶面开设多个第一检测槽,上芯片的底面开设多个第二检测槽,上芯片和下芯片对接后形成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反应腔、第二流道以及废液腔,上芯片上开设有多个注液孔和多个透气孔。本方案将进样、混合、反应等步骤整合到一个芯片上,全封闭式流程,避免病毒扩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环境。整个病毒检测过程中,样本液、检测用试剂和废液均封闭保留在芯片内,极大减少了生物废物污染。可实现多路样本的进液、反应、检测等流程的同时进行,各流道之间互相独立,不会交叉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病毒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儿童群体更为明显。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极高,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非常少。目前,多数诊疗机构对呼吸道的感染未进行病毒检测,而直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无法治疗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造成抗生素滥用,同时造成相关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虽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较少,但是这些感染对人体危害更加严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RSV、细菌、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均有可能成为医生接触传染的病原体,因此,呼吸道病毒检测是非常必要的。现有的检测设备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并且操作过程易产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的病毒检测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病毒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解决了现有设备检测效率低、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病毒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叠置的上芯片和下芯片,所述上芯片和所述下芯片键合连接;
所述下芯片的顶面开设多个第一检测槽,所述第一检测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微流槽、第一微流池、第二微流槽以及第二微流池;
所述上芯片的底面开设多个第二检测槽,所述第二检测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微流槽、第三微流池、第四微流槽以及第四微流池;
所述第一微流槽和所述第三微流槽对接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微流池和所述第三微流池对接形成反应腔,所述第二微流槽和所述第四微流槽对接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微流池和所述第四微流池对接形成废液腔;
所述上芯片上开设有多个注液孔和多个透气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第一微流槽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四微流池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为圆柱形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流槽和所述第二微流槽的槽底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流槽的槽底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微流池的池底的水平高度;
所述第一微流池的池底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微流池的池底的水平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微流槽的槽底、所述第四微流槽的槽底、所述第三微流池的池底以及所述第四微流池的池底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地,所述注液孔为渐变孔或者螺纹孔,所述渐变孔的孔径从所述上芯片的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缩小。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检测槽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二检测槽间隔分布。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4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实时神经监测功能的甲状腺拉钩
- 下一篇:干冰清洗机和干冰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