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舱盖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3616.3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6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青;贾存利;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孟庆莹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舱 具有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舱盖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机舱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连,且所述内板的边沿上设有多个应力释放槽,所述应力释放槽由所述内板的边沿向内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舱盖,通过在内板上设置应力释放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内板温度变化带来的应力集中,使机舱盖的制造更为简单、可靠,且提升了机舱盖的耐久性能,且在内板上设置应力释放槽可以减轻内板的重量和用料,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且可降低机舱盖的制造成本,同时提升行人保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机舱盖及具有其的车辆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钢制机舱盖满足性能、制造工艺、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但重量偏高。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很难很大程度的减重,只能采取更换材料的方式进行轻量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舱盖及具有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舱盖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机舱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连,且所述内板的边沿上设有多个应力释放槽,所述应力释放槽由所述内板的边沿向内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舱盖,通过在内板上设置应力释放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内板温度变化带来的应力集中,使机舱盖的制造更为简单、可靠,且提升了机舱盖的耐久性能,且在内板上设置应力释放槽可以减轻内板的重量和用料,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且可降低机舱盖的制造成本,同时提升行人保护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应力释放槽的延伸方向沿所述内板的边沿的法线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内板的边沿包括前边沿、后边沿和侧边沿,所述应力释放槽设在所述前边沿和所述侧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应力释放槽的外端敞开,所述应力释放槽的内侧边沿圆角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外板扣设在所述内板上,所述外板的边沿设有向内弯折的包边,所述包边包覆所述内板的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包边的向内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应力释放槽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应力释放槽的宽度为D,满足:3mm≤D≤7mm,所述应力释放槽的长度为L,满足15mm≤L≤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两个相邻的所述应力释放槽的开口的间隔距离为d,满足:150mm≤d≤2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所述外板由钢材料制成,所述内板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机舱盖。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机舱盖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盖得应力释放槽处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3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工具生产用铸造磨具
- 下一篇:采用钢丝绳网的吊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