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99802.4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8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东升;杨少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卓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B39/00 | 分类号: | F42B39/00;G06M1/2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罗山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包括弹药箱体,所述弹药箱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弹区域,且弹药箱体与出弹区域为一体式连接方式,所述弹药箱体的前端外表面嵌入式连接有显示屏与控制器,且显示屏位于控制器的一侧,所述弹药箱体的上端外表面铰接有顶盖,所述出弹区域的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出弹区域靠近收纳槽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阻块,所述出弹区域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出弹滚筒,该装置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出弹滚筒转动使存储在出弹箱体内部的子弹主体自动带出并计数,且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方便使用者使用携带,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数弹误差,便于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药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智能弹药柜大多是将弹药柜分成不同的储弹单元,每个储弹单元放置固定数量的子弹,在放置时是通过人工把子弹点数放到弹盒里。这个过程因为是靠人力点算,容易出现错误。而且由于每个弹盒都只能存放固定数量的子弹,对警员出勤领取子弹造成不方便。警员领取弹药或者归还弹药时,必须每次都进行子弹的人工点算。容易出现少点或者多点的错误。对用弹单位的弹药管理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1110461077.5)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依次相连的进弹口、数弹装置、中间储弹单元、送弹装置、出弹装置、出弹口,数弹装置、送弹装置上都安装有用于计数的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还包括分弹装置和中转仓,中转仓设置在数弹装置的下端,分弹装置设置在中转仓和各个中间储弹单元之间,与控制器相连。数弹装置和送弹装置有基于凸槽、传送带、漏斗等多种结构。本发明将数弹、出弹进行智能化,提高了用枪用弹单位的工作效率,减少因为人工点数子弹而造成的错误。保证了用枪单位的弹药管理安全。本发明不但可以应用在子弹自动数弹出弹领域,对于常见的小圆柱形物体、球形物体也可以进行自动存放和领取。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弹药存储装置均采用人工计数容易造成误差,对后期管理计数造成诸多不便;2、自动计数弹药的存储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降低装置的使用效率。
为此,提出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出弹滚筒转动使存储在出弹箱体内部的子弹主体自动带出并计数,且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方便使用者使用携带,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数弹误差,便于管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数弹、出弹装置,包括弹药箱体,所述弹药箱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弹区域,且弹药箱体与出弹区域为一体式连接方式,所述弹药箱体的前端外表面嵌入式连接有显示屏与控制器,且显示屏位于控制器的一侧,所述弹药箱体的上端外表面铰接有顶盖,所述出弹区域的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出弹区域靠近收纳槽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阻块,所述出弹区域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出弹滚筒,且出弹滚筒的前后两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出弹区域外壳中,所述出弹区域的后端外表面靠近出弹滚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出弹区域的内部与转轴连接,所述出弹滚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出弹区域的底端开设有出弹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出弹滚筒转动使存储在出弹箱体内部的子弹主体自动带出并计数,且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方便使用者使用携带,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数弹误差,便于管理。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其以出弹滚筒的中心为中点呈环形等距离分布,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子弹主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夹取子弹主体并在出弹滚筒的转动下由出弹口流出并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卓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卓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98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托盘一次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机电类辅助维修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