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97521.5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4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峰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能 动力工程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涉及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热量回收机体和热水存储箱,热量回收机体的底端安装有支架,热量回收机体包括主机壳、热回收水箱、进气罩、出气罩和热传递单元,主机壳的一端安装有进气罩,主机壳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气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热传递单元,并且每个热传递单元中均自上而下设置多个相同倾斜长程度的吸热翅板,相邻两个热传递单元中的吸热翅片分别朝向不同方向设置,这样当热烟气通过时,能够与吸热翅片充分接触,实现热传递,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热烟气传递速度,使热烟气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热传递,解决了现有的技术热回收效率低,实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热能的回收是重要的一项,传统的对于热能的回收主要是通过热管将烟气热能传递到外部水体中,通过加热水体实现蓄能,但是,传统的热管设计不够紧凑,热管之间需要间隔的较大的空间,这样使得烟气很容易就通过热管,致使烟气与热管接触时间较长,热能无法有足够的时间传递到热管上,造成热能的回收效率低下,实用性不强,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热能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多个热传递单元,并且每个热传递单元中均自上而下设置多个相同倾斜长程度的吸热翅板,相邻两个热传递单元中的吸热翅片分别朝向不同方向设置,这样当热烟气通过时,能够与吸热翅片充分接触,实现热传递,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热烟气传递速度,使热烟气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热传递,解决了现有的技术热回收效率低,实用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量回收机体和热水存储箱,所述热量回收机体的底端安装有支架,所述热量回收机体包括主机壳、热回收水箱、进气罩、出气罩和热传递单元,所述主机壳的一端安装有进气罩,所述主机壳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气罩,所述主机壳的底部安装有热回收水箱,所述热回收水箱的一侧上部连接有冷水进管,所述热回收水箱的另一侧下部连接有热水出管,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热水存储箱,所述热水出管设置在热水存储箱的正上方,所述热水存储箱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热水输送管,所述热回收水箱的内部等间距并排设置有热传递单元,所述热传递单元包括铜框体、吸热翅板和散热铜板,所述铜框体的中间从上到下等间距安装有吸热翅板,所述铜框体的底部固定有散热铜板,所述散热铜板整体设置在热回收水箱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罩远离主机壳的一端连接有高温烟气输送管,所述高温烟气输送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出气罩远离主机壳的一端连接有低温烟气输送管,所述低温烟气输送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盘,高温烟气输送管的设置可便于将高温热烟气传输到热量回收装置中,低温烟气输送管的设置可便于对经过热量回收后的烟气进行排放,从而能够保证热烟气的顺利通过,使得热量能够快速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进管与冷水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热水出管上安装有截流阀,截流阀的设置能够在停止使用本装置时,进行热水的关闭,从而避免不必要水体的流失。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铜框体内的吸热翅板均朝向一侧倾斜相同角度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铜框体内的吸热翅板朝向相反方向设置,这样设置可改变烟气经过本装置内部的流动方向,为烟气流动增加阻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速,为热量的回收提供更多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出管上安装有热水输送泵,所述热水出管与城市热水管网连接,热水输送泵开启后,能够将热水为城市千家万户进行供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峰,未经李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7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风筒均风风管
- 下一篇:一种TRAY盘运载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