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声器单元和具有吸声装置的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6901.7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7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文;刘伟东;李明磊;黄少兵;郎玉玲;胡铁峰;陈铭博;冯树伟;王少乾;李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2;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迪誉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8 | 代理人: | 邓斐;宣力伟 |
地址: | 066318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声 单元 具有 装置 车轮 | ||
本申请涉及吸声器单元和具有吸声装置的车轮,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器单元(10)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吸声器单元组合为整体的吸声器组件。所述吸声器单元构造为呈长方六面体状的盒体并形成一种两孔双层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同时,所述吸声器单元或所述吸声器组件自身形成一种结构共振吸声器件。根据本申请,可以实现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和结构共振吸声有机结合的双重吸收车轮气室声共振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声器单元和一种具有吸声装置的车轮,特别是配有充气轮胎的汽车车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正常行驶过程中,路面对车轮的激励和车轮旋转不平衡导致的轮轴对车轮的激励,均可激发车轮内的空气室产生声共振,该共振又经过轮轴、悬架系统传至车身结构,继而向车内辐射噪声。其噪声特征以低频窄带为主,量值较高,给车内乘坐环境形成噪声干扰,需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有众多研究和专利提供了有效控制这种声共振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吸声控制原理,其中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较好。例如,中国专利CN101301842B、CN104981359B、CN105209267B、CN104908513B涉及一系列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降噪法实施的车轮技术方案。然而,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案中,赫姆霍兹共振器的构造设计和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在其吸声效果方面亦不甚理想。特别是,由于四车轮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不尽相同,会存在多个不同分布特性的窄带高值噪声,使得其在较宽频带内呈现出较大的噪声量值,这与赫姆霍兹窄带吸声的优点相矛盾。所以,基于赫姆霍兹吸声原理的结构仍需不断发展改进。同时,基于这种原理的结构多样,在控制幅值和频带宽度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外,赫姆霍兹吸声原理也适宜与其它降噪原理(例如盒式结构共振吸声)相结合,以弥补赫姆霍兹原理的不足,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控制空气室共振的效率,但目前多种降噪原理的融合,在车轮气室声共振降低方面并未得以推广应用。
再者,在由上述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案中,赫姆霍兹共振器的构造设计和安装结构较为复杂,为此,共振器部件(“副气室构件”)构造有法兰状薄板凸缘(“缘部”),在轮毂上专门构造的壁面上形成有凹槽(“槽部”),共振器部件的定位固定是通过法兰状薄板凸缘与壁面槽部相卡嵌实现的,这种卡嵌机构一方面受制于其薄壁特征而难以保证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由于部件两方连接配合的实现基本上依赖于结构尺寸精度,因此对于部件的加工制造提出较高要求,而且,部件两方的对位安装费工费力,最终的安装紧固力也是无法把控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拟提出一种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原理特别构造的吸声器单元,将其所构成的吸声装置应用于车轮降噪,以部分或完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尤其是,通过采用双层两孔赫姆霍兹结构吸声和盒式结构共振吸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为有效的降噪效果。
为了提升车轮气室共振控制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基于如下思想:一是采用双层两孔共振吸声结构,在控制原理上克服单一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在有限体积下提高低频吸声能力较困难以及吸声频带偏窄的缺陷;二是采用呈长方六面体状的盒式结构,优选由塑料材料制作,设计其结构共振频率和空气室共振频率一致,在双层两孔共振吸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吸声量,并扩展吸声频段;三是采用两层各一个空心管的结构,相比于多空心管设计而言,控制参数更少,构造更简单、加工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6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科护理用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蒸汽回流的注料枪及防料凝结的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