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空气能加热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6095.3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2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强;邓益政;介新华;熊伟;江政鑫;吴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4 | 分类号: | F26B21/04;F26B21/08;F26B21/10;F26B23/10;F25B13/00;F25B41/20;B09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空气 加热 除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空气能加热除湿装置,包括发酵仓、除湿加热风道和空气能热泵,三者相互连接,并通过各风道口与电磁阀的相互切换实现加热、除湿、控温等诸多功能,发酵仓包括发酵仓仓体、发酵仓进风口、发酵仓出风口、加热夹层、外循环切换闸片、外循环切换机构、加热进水口和加热出水口;加热夹层设置在仓体外壁;外循环切换闸片和外循环切换机构对发酵仓进风口和发酵仓出风口与除湿加热风道的连通进行开和关。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高温空气、降低湿度,将高湿度的发酵仓气体通过冷却为冷凝水后排出仓外,形成餐厨垃圾的水分‑水蒸气‑蒸馏水的热气化冷凝的过程,实现零排放,不排臭气亦无需除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空气能加热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处理、焚烧处理、饲料化处理、厌氧发酵处理、好氧堆肥处理、好氧微生物处理等。
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是比较常用一种,有较成熟的处理技术。但无论是饲料化处理,还是好氧堆肥处理。现有处理技术中,除需要高温环境外,整个过程都需要脱水、除湿或者烘干来达到含水率的最大减量。
现有餐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
1、高温加热方式:高温环境都是通过加热的办法实现。而现有加热的方式主要有:电热式加热、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加热、电磁加热等;
2、减量技术:现有技术多数是通过排水或者加热至热气化以排气的方式,进行减量脱水。一般餐厨垃圾会先通过前处理,如通过粉碎、挤压处理,将餐厨垃圾含水率降至菌种发酵接近的含水率后(如上海乾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生态菌剂中的B型菌剂,发酵最佳含水率为50%-60%)。再送入餐厨处理设备的发酵仓进行发酵,通过发酵仓对餐厨垃圾加热至菌种所需的发酵温度,让餐厨垃圾在一定的含水率、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通过排水的方式排出后,抽至油水分离装备再进行水处理。或者通过加热热气化的方式。加热发酵仓的空气,使空气在高温的环境下相对湿度达到浓度后,开启换气阀,将高湿度的发酵仓空气排出仓外,再通过除臭系统进行气体排放处理。
但现有的两种除湿技术都存在缺点:
1、采用电热式加热、电磁加热的技术,能效比过低,普通能效比最高只能达到95%,成本过高。而采用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加热的技术除不够环保外,能效比也偏低,其加热成本与电热式加热、电磁加热等加热技术成本接近。
2、减量技术的排水方式再通过油水分离等水处理,排水减量还是有限的,达到真正减量的效果,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配合第二种方式,技术缺点是:产生二次污染、处理周期变长、涉及的设备繁多,处理工序复杂,设备成本高,后运营成本高等缺点;加热至热气化排气的技术,热气化过程除需要耗损大量电能之外,排出来的气体还需通过除臭设备进行处理,如UV紫外线除臭、等离子除臭、喷淋塔、水过滤等除臭技术组合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等,技术缺点是:增加设备、增加处理成本、增加场地、增加能耗;而且除臭处理后的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容易招致周边居民的投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空气能热泵和除湿加热风道,同时产生热源、冷源以及热水,通过冷热水循环与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发酵仓构成发酵仓加热;再通过冷、热风通道与发酵仓构成闭环式的除湿的一种节能的多功能空气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具备有零排放、节能、减少后期处理、提高处理速度等优点。尤其是空气能热泵节能可以达到一级节效等级,COP 最高可以达到3~4;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W/W),制热量(W) 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COP,也称能效比、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6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