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气共振音响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4842.X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1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嘉泳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H04R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515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振 音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气共振音响,包括方形的音响本体,所述音响本体的正面设有圆形的喇叭,所述音响本体的正面板外侧设有护网,所述音响本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音响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音响本体的侧面对称设置喇叭状的倒相孔,且在喇叭状的倒相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手指槽,使得音响本体的便于手动搬运,且喇叭状的倒相孔能够更好的将扬声器喇叭向内震动产生的辐射声波进行利用,使得音质低频下潜度更高,音响本体的上端的连接板可以将多个音响本体进行并联,使得音量共振叠加,增加音响的播放效果;同时,倒相孔和把手一体式设计,避免了音响本体需再次设置把手浪费材料和占空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导气共振音响。
背景技术
音响特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现有的小体积音响的在搬运时大多没有用于搬运的手把,或者有把手但是把手的的设计增加了音响的使用材料和占用了音响的空间,影响音响的使用效果,同时音响上的倒相孔大多为圆柱状的孔,使得扬声器喇叭向内震动产生的辐射声波的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导气共振音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气共振音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气共振音响,包括方形的音响本体,所述音响本体的正面设有圆形的喇叭,所述音响本体的正面板外侧设有护网,所述音响本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音响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音响本体的背面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多个音响连接线插孔,所述音响本体的两侧板上均设有倒相孔,所述倒相孔呈圆形喇叭状,且倒相孔的内侧周围设有便于搬运的手指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护网的四周连接有边框,且边框的棱角处通过螺栓连接在音响本体的正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护网为金属材质,硬度强,起到很好的保护喇叭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凸,所述连接凸上设有多个螺孔,便于将音响和音响之间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音响本体的正面板下部为弧面结构,增加音响本体的美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音响本体的侧面对称设置喇叭状的倒相孔,且在喇叭状的倒相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手指槽,使得音响本体的便于手动搬运,且喇叭状的倒相孔能够更好的将扬声器喇叭向内震动产生的辐射声波进行利用,使得音质低频下潜度更高,音响本体的上端的连接板可以将多个音响本体进行并联,使得音量共振叠加,增加音响的播放效果;同时,倒相孔和把手一体式设计,避免了音响本体需再次设置把手浪费材料和占空间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金属材质的护网的四周连接有边框,且边框的棱角处通过螺栓连接在音响本体的正面板上,硬度强,起到很好的保护喇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导气共振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导气共振音响的无护网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导气共振音响中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音响本体;2、底板;3、护网;31、螺栓;4、连接板;41、连接凸;42、螺孔;5、倒相孔;51、手指槽;6、喇叭;7、背面板;71、凹槽;72、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嘉泳,未经陈嘉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4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稳定的长条灯
- 下一篇:一种扬声器振盆结构